太子河,古稱衍水。我們遼陽人民的母親河。我家就住在太子河岸邊。在我家上游不遠處太子河分成兩個分支后又合龍,形成島。上面有個村子叫沙坨子,現在政府正在搞開發,改叫太子島了。
太子河得名于,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秦,史記記載失敗后太子丹“匿于衍水”,而太子島就是傳說的太子丹藏匿處。據說這里出土過秦國的兵器,應該是秦兵一路追到了這里。
下圖的地圖中能清楚地看見太子河分流后又合龍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風特別大,我們還是去太子島的河邊走了走。跟在我們家旁邊的太子河邊走還有有一些別樣的感覺的。
家旁邊的太子河在城市的邊緣。不遠的距離四座大橋橫跨河面。橋太多了,反正我是不喜的,總覺得像枷鎖將一條龍俘住了。
家旁邊河邊的雕欄石砌的,修得精致。新栽的樹,新種的草。
而今天去的河段,由于去的是一分為二的一段,河水流量便比平時所見少了一半,河水溫柔了很多。少了圍欄,人 工的雕琢,河上亂石野草還是很有野趣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河灘上各種形態的大樹,樹齡至少都有半個世紀了。樹干的每一個彎曲似乎都在訴說著每一個年份不同于其他年份的風風雨雨。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河水如此的平易近人,我們盡情的撿石頭,扔石頭。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忽然明白這才是河流,河岸,河灘,河邊植物本應有樣子。
但是也看見一些不和諧的地方
燒烤后的現場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到
1000看見了3個隨意排放的污水管
圖片發自簡書App
站在河邊,大風肆虐。我更新著心中對太子河固有的印象,也許腳下地方也曾金戈鐵馬。只是一切喧囂被時間埋沒。而這里又將重新喧囂,政府現在要在這里建濕地公園。我希望那些老樹,那些河灘,盡量保持本來的樣子。
我盤算著有一天,可以順流而上,一直走到母親河的源頭。看看她一路奔忙來到我家窗外到底經過了哪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