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個姑娘問我她是不是很笨,我笑了。其實現(xiàn)如今,笨拙的人可以說幾乎沒有了,只是愿意用心去思考的人確實不多了。
人們習(xí)慣了凡事去向別人問為什么,好像別人就是一本百科全書,只要你問了就會幫你解答任何疑惑。可事實并非如此,每個人的能力有限,所認(rèn)識的了解的事物有限,但這并不意味著你要去否定自身的智商。如果你覺得自己變笨了,我想,那是因為你太久沒有啟動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了。
我記得初中時有一次寫作業(yè),有個同學(xué)跑來問問題,仔細(xì)一看才發(fā)現(xiàn),所有的條件都明明白白擺在眼前,只需要簡單計算一下就可以完成,可她非要我把條件再寫一遍才罷休。我很是不解,明明都是一樣的結(jié)果,看書和我寫出來的有什么不同嗎?難道是我的字更好看?這個原因連我自己都覺得牽強。后來我認(rèn)真分析了一下她的想法,原因可能是她害怕自己的答案并不完全正確,所以需要找一個見證者吧!說到底,還是不自信。
那又是什么使我們的自信心逐漸弱化的呢?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豐富,我們常常借助app來完成生活中看似我們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的工作,這也使得我們對電子產(chǎn)品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當(dāng)一件事擺在你面前,需要你用很久沒有啟動過的大腦的時候,你就開始害怕了,你不敢保證你做的是對的,不相信自己的判斷,你懷疑自己的能力,于是你想再次借助于那些觸手可及的電子產(chǎn)品。可是你驚訝地發(fā)現(xiàn)你不能使用它們,你只好尋求他人的幫助,而實際上,你只需要換個思維方式或者再自信一點,這件事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就是如此簡單。
每個人都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和思維能力,這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領(lǐng),與上帝有沒有開窗無關(guān),與基因是否突變無關(guān),更與你所處的環(huán)境無關(guān)。
優(yōu)勝劣汰,這是達(dá)爾文對于生物漫長演化過程的規(guī)律總結(jié),同樣,這也是人類社會需要面對的現(xiàn)實。如果一個人只想借助工具來解決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的大小事,而不愿思考,這只是傻瓜式或者機械式的生活,而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他會逐漸被社會所淘汰,淪為社會最底層的人。
安逸的生活總是容易讓人忘卻煩惱和隱形的壓力,但“坐吃山空”絕不只是小學(xué)課本里的故事,更不是杞人憂天,而是真實地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你說你很笨,你說你沒有辦法獨立解決問題,但是一個人總有獨處的時候。你不能寄希望于每個下雨天都有一把傘能夠自動及時地幫你避免變成落湯雞的可能,你總得學(xué)會未雨綢繆,即使是艷陽天,也要做好變天的準(zhǔn)備,隨身攜帶一把雨傘,就像這瞬息萬變的社會。你必須明白,只有動用自己的智慧,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親愛的,你不是笨,你只是忘記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