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學做減法,以教為學

忙忙叨叨的十一月,收獲可謂如數家珍,問題也大多心知肚明,詳見文末分項復盤。月末回首,我想來說說另兩個“意外之喜”——在“學做減法”和“以教為學”中的所得。

我是一個特別“貪心”的人,遇到機會就不想放過。有時明明已經飽和了,也多半會強弩而為,以至于常常弄得自己疲憊不堪,效果也并不好。

這段時間工作中突如其來的繁忙,促使我不得不主動做減法。“做減法”的核心是目的導向。只有明確了目標,才能把重心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省去花拳繡腿,避免庸人自擾,集中精力解決問題。同時要把心態擺正,將事情化繁為簡,做有用功。

我要求自己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盡力而為;然后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但不過于糾結不可控的結果,因為多思也無益,浪費時間又影響心情,屬于跟自己過不去。

如果說是無可選擇的忙碌逼著我找到了“做減法”的感覺和努力方向,那么主動而為的“以教為學”則讓我從另一個角度看清了自己的困惑和存在的問題。

月初,幾個同事心血來潮地成立了一個五人英語學習小組。我們說好一起學EnglishPod,既練習語音語調,也積累口語素材。互相聽評還可以鍛煉耳朵的敏感度、練習糾音。有時我也會根據自己的收獲和興趣,與她們分享一些素材和學習感觸。

這個過程讓我真切體會到 learning by teaching 的神奇。要想給別人講明白,自己得真正將所學的知識內化才行,來不得半點馬虎。別人提出的問題也經常能幫我發現自己的盲點,從而彌補漏洞、更進一步。

同時我也觀察到兩個現象:第一,對于一些臨時起意的分享有時會讓他人感到壓力;第二,有人緣于信心不足而參與度較低。這讓我瞬間聯想到自己在社群中的學習狀態,像照鏡子一般,我看清了自己的問題。

只要時間允許,我幾乎關注著群里的每一條信息。其中對于有所啟發或暫沒吃透的內容,我會按話題集合在一起轉存起來,以便隨后查閱。這種做法有時會讓我倍感壓力,甚至因為消化不良而平添煩惱。其實不必面面俱到,要敢于按需學習、自己掌控節奏,選擇性地有效利用學習素材。不要貪多也不必心慌,跟自己比,每天保持有所得、有所進步即可。

這個月我為了扳自己的毛病,曾刻意地嘗試在群里參與討論一些我完全拿不準的問題,即使依然會因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芒刺在背;也曾因為實在不想在群里暴露,最終選擇私信相關的朋友來針對性地請教問題,事后又覺得自己特別好笑。其實方式不重要,解決了問題就好。不過思想斗爭的過程讓我意識到自己真實的心理狀態;經歷過芒刺在背的尷尬和抓狂,記憶也的確格外深刻。

慢慢來吧,守住守住。

最后,把《傅雷家書》里的一句話送給自己,并與朋友們共勉:

一切學問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


附上本月分項復盤:

1. 晨讀復盤 —— Good-bye, Morning Reading in November

2. 賞析《經濟學人》公開課的隨堂筆記

3. 聽Justin 解讀《經濟學人》各個板塊復盤:我最喜歡的《經濟學人》板塊

4. 11月8日11月22日的寫作直播反饋復盤

5. China's internet titan has had a bruising 2018 段落學習筆記 (附上Eric精編版)

6. 參加Troy的線下分享會心得:工作和愛好是兩個相交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