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家教文章

家長極佳的家教方式,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原創 影子 伴學號 2023-08-07 21:21 發表于黑龍江

“家長極佳的家教方式,是執著地栽培自己”這是萬瑋校長的書籍《家長有遠見,孩子有格局》封面中一句話,我特別贊同。

圖片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與這本書相遇的第一感覺,我覺得寓意深刻。父親和母親雖然高大,但對于一個活生生的孩子來說,也是虛幻的,因為那不是孩子本身。或者換一句話來說,父母的觀點不能代替孩子的主張。有時父母與孩子之間看似隔著一座大山,但溝通得當,又有信鴿傳遞,也有光明可見。

在書籍的自序中,了解到萬瑋校長是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的校長,因為時常給家長做些演講,因此對家庭教育的見解很獨到。書籍分為三部分,上篇是“家庭教育的視角”,中篇“教育的有用與無用”,下篇“自由的下一代”。萬校長說,人生是寬廣的,每一次思考都是一種認識自我,持續成長的修行。希望接下來的讀書過程中,能對家庭教育有成長的修行。

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提出的教育研究三個視角,飛鳥之眼、蜻蜓之眼與螞蟻之眼,也就是從宏觀,中觀與微觀的角度談家庭教育,讓我們對家庭教育有了一個更廣泛的認識。

飛鳥顧名之意飛得高,看得遠,看得廣,那么家長就要有這樣的大視野,大格局,大目標,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質,挖掘心底內心的需要。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話,雖然讀著很傷感,但卻是孩子的本質。孩子雖然因我們的基因而來,但他卻的確不屬于我們,而且終將離我們而去。這樣想來對孩子就不要抱有太多的期待,也不要用自己太多的思想去左右孩子,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前程,怎樣的成就,似乎最終都與我們無關。

蜻蜓飛行時有一定的高度。通過蜻蜓之眼,我們可以在一個相對長的周期里來關注孩子的發展問題。作為父母,有撫養孩子的義務。在18歲之前,在未成年之前,《家庭教育法》也督促家長盡到應盡的義務,當然最主要的是每一個家長都期望孩子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書中講,孩子成年之前需要具備安全感、見識度、意志力。很慶幸沒有偏頗方向,出生以來的百般呵護,家庭和睦,養成讀書習慣,時而出門旅行,對待學習刻苦努力……綜上所述,應該算是具備三個重要因素了。

螞蟻的視野有限,但是對所見之物的觀察細致入微。我們都想把自己家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但若干年后,“別人家的孩子”還會是“別人家的孩子”嗎?好家長應該做兩件事,第一件修煉自己。父母在打麻將,孩子不可能沉浸在書海中;父母遨游書海,孩子也很難沉迷于游戲無法自拔。第二件事,建立連接。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與孩子做知心朋友很難,但至少不能斷了溝通。

在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比學校重要”我完全贊同;“母語比外語重要”文化自信我也有;對于“無用比有用更重要”這一點在內卷的時代,還無法完全是贊同。即使讀書有用,即使讀閑書很有用,在孩子的假期也無法放任其暢快地讀書,誰也無法無視于高考的壓力。

閑時,閑錢與閑情,對于眾多人來說的的確確是奢望,對于面對高考的學生來說更是遙不可及的奢望,對于面臨高考的家長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閱讀 32

伴學號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