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是一個影響了歷史的人物,他的一生是傳奇的,應證了那句“亂世出英雄”。張作霖出身貧寒,白手起家,文化有限,能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能成就一番事業,完成草根的逆襲,貴人相助是必不可少的。
張作霖少年喪父,家里生活貧苦。貧苦的生活卻沒有阻礙張作霖求學的渴望,沒錢上學,他就去楊景鎮的私塾偷聽,一次楊景鎮發現了這個偷聽的小孩,問他為什么偷聽,他說“自己愿意讀書,但是家里窮上不起學,所以常在這里偷聽。”楊景鎮就讓張作霖免費上學,還贈給他紙筆,就這樣,張作霖讀了兩年的私塾,為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礎。
20歲之前的張作霖和很多當時的年輕人一樣,籍籍無名,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混混,每日為能有口飯吃奔忙。1895年,21歲的張作霖,命運發生了改變,他同趙家廟地主趙占元的二女兒結婚。此后,張作霖貴人不斷,先是馮德麟介紹張作霖加入董大虎的土匪幫,在土匪幫里混了四年。之后,在其岳父趙占元的幫助下在趙家廟組織保險隊。張作霖發跡的時機到了,八角臺的商會會長張紫云看張作霖相貌不凡、談吐不俗就請他做了團練長。新民府知府增韞對張作霖印象也不錯,張作霖也投其所好積極爭取增韞的信任,加之辦事能力突出,很快就深受增韞的賞識,先任馬隊幫帶(副營長),后升為管帶(營長)。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在這場發生在中國領土上的兩個侵略者的戰爭中,張作霖表現出其善于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戰爭結束后,張作霖的部隊不僅沒有損失,反而擴編為三個營,新任盛京將軍趙爾巽和新任新民府知府沈金鑒將他升為統帶(團長)。
在計擒悍匪杜三立后,張作霖的能力受到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的賞識,很快再次升官,做了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旅長)。此后,在綠林豪杰安遇吾的幫助下,張作霖解決了危害東北邊疆多年的蒙匪。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東北的革命黨人基礎雄厚,準備起事,接手地方政權。時任東三省總督的趙爾巽束手無策,張作霖聞訊后,主動率兵直奔奉天幫助趙爾巽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就瓦解了東北的革命黨力量。經趙爾巽保舉,清政府任命張作霖為關外練兵大臣,以總兵記名,授張作霖為統制(師長),并兼奉天巡防營總辦。從此,張作霖掌握了奉天省的軍事大權。
在袁世凱的點撥下,在清政府岌岌可危之時,張作霖由先前的保皇派轉身一變,成為共和制的積極擁護者,并兩次致電袁世凱表示贊成共和。之后,袁世凱下令對東三省的軍隊進行改編,命張作霖為國家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授陸軍中將銜。張作霖并沒有滿足,之后不斷向袁世凱要權,最后,袁世凱只得任命張作霖為奉天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奉天巡按使,張作霖至此終成為一方諸侯,很快成為了名副其實“東北王”。
張作霖的發家史先講到這里,在張作霖一生中,私塾先生楊景鎮、岳父趙占元、馮德麟、張紫云、增韞、徐世昌、趙爾巽、安遇吾甚至包括袁世凱都可以說是張作霖的貴人。其實,每個人都希望命中有貴人相助,但貴人同機遇是一樣的,不會平白無故的光臨一個人,能不能把握住,還是要看當事者的自身能力。張作霖的貴人們,要么有感于他的堅韌、要么欣賞其有追求、識時務、有膽識、有能力,都有各自的理由在張作霖的一生中給予助力。
正如同“機遇總是光顧那些有準備的人”一樣,想命中能多有貴人相助,還是從做好自己這個人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