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過不粗糙的生活,把生活修正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1、

你是什么樣的人,便會過什么樣的生活,生活就是你的一張真實的個人名片,而生活又會反向的影響塑造你。

這個道理很簡單,你是一個無比細致的人,不可能將你的生活過得無比粗糙。反之亦然。

大家可以反觀自己或是周圍人的生活。一個精心對待生活的人,他的個人狀態、工作情況、人際關系和諧度等等,能壞到哪里去?

朋友Y是一個熱愛生活,也很會享受生活的人。就算工資再低,心情再低潮,她也不會委屈虧待自己。該吃則吃,該玩則玩,該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絲毫不怠慢生活和自己。雖然是租來的房子,但她卻把它當做是自己的一個家,拒絕過粗糙的生活。原本空空如也的空房,被她布置得溫馨滿滿:沙發、茶幾、衣柜、床頭柜…墻上還貼滿了壁紙。

她雖然知道租來的房子不可能久住,她也知道這些添置的物件不可能陪伴她很久。但她更知道的是,她不想過打折的生活。房子是租的沒錯,但美好的心情和生活可以自己掙來,那是唯獨屬于自己的,不是租來的。而她的個人狀態和工作也因此慢慢正向發展。

嘗試過不粗糙的生活本身就是向美好邁進的過程,這是一種正能量,可以促進良性循環。

2、

最近發現一本好讀物《筑巢記》講的就是怎么把生活慢慢修正成喜歡的樣子。注意到了嗎?是“慢慢”修正而不是一蹴而就。如果你想要改變生活,你可以慢慢來,一點點修正,一點點積累,每次的改變都能給你帶來一點點的正能量。

《筑巢記》是日本作家巖崎朋子的作品,她花了8年的時間,慢慢明白自己想做的是什么,然后著手把愛好變成了工作。她先辭去朝九晚五的工作,一邊打工一邊學習需要的技能,而后很好地經營了一家雜貨店兼家具店—“巢巢”。

在她實現了財務自由后,獨自買了一間42年歷史的老房子,然后再把它慢慢修正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在這個過程中她收獲了很多正能量,包括快樂、幸運、如何與人快樂交往、如何正確看待挫折和生死……

買房還是租房,在很多人看來有不一樣的意義。買房是長期擁有,有歸屬感,而租房是短期的。相比之下,人們更愿意花時間精力去修整買來的房子。雖然有很多人不喜歡租房的環境,但就是考慮到不能長期擁有,而放棄對其進行修正,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很多人就在糾結中過上了自己討厭的生活。

如果我們從生命層面上看待這個問題,可能就不會這么糾結了。我們每個人都只不過是世間的旅客而已,總有一天會離開。可怕的是,我們完全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與世長辭了。就像作者的爸爸,等到要享受人生的時候,突然就去世了。

所以啊,想做就做,不要太過糾結,沒有什么比來不及更讓人遺憾的了。

3、

看這本書的時候,心里滿滿的親切感,感覺就像是遇到了知音。作者尤為喜歡的是原創實木家具,她家里以及辦公室的餐桌、椅子、桌子、洗漱臺都是采用實木。

我們家也大多選購了實木家具,實木家具能帶給人一種直觀的愉悅感,更顯大氣。但考慮到使用過程會有磨損,爸爸特地找人定制了合適尺寸的鋼化玻璃鋪在餐桌、電視柜、茶幾上。至于椅子,就會買墊子鋪上去。

而媽媽喜歡買一些綠色植物和室內養殖花布置客廳和陽臺。廚房、入門玄關處和衣物收納都跟作者的觀念做法不謀而合。要的就是整潔舒適。

而在選購布置家具、裝修、收納整理的過程中,是極為享受的。你看著自己的idea一點點地落實,生活慢慢向著你的理想狀態演變,你的心情會充滿陽光和滿足感。

這更加印證了:你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生活,生活就會反饋給你什么。

當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時,可以選擇慢慢積累擁有這種生活的能力。就像作者一樣,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后,愿意用“清零”的心態去學習相關的技能。

而等到我們有能力的時候,就應該不遺余力地實現心中所想。

其實,在這個改變的過程中,不單單是生活被修正了,連人也會有所轉變。

我們學會怎樣與人有效溝通,通過語言傳遞自己的想法。我們會去思考別人給出的意見,用包容的心態去接納不同,求同存異。

4、

我們塑造了生活,生活也塑造了我們。

其實,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只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布置自己的生活,就是最正確的選擇。生活是自己在過,取悅自己最為重要。

“把生活慢慢修正成喜歡的樣子”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態度。

所以,《筑巢記》其實也是成長記。

如果你沒有勇氣去改變,那就別怪生活太殘忍。而嘗試過不粗糙的生活,你的人生或許會有不一樣的可能!

花開candy原創文章,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或分享至朋友圈。轉載請聯系我以獲得授權,并注明出處及鏈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