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銘峰
影響職業發展探索的認知障礙因素有很多,有些是與個人的價值觀和信念有關,有些是和自身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心態有關,有些是與個性缺陷所造成的理解偏差有關。
在筆者的咨詢經歷中,曾經碰到過讓筆者感到非常尷尬的事情。
有的來訪者提出職業咨詢是否可以在一小時內做完的問題,也有的來訪者放寬了時間限制,但是希望在一次咨詢內做完的要求。
來訪者提出這些要求,都是沒有正確認識職業規劃的艱難性和心態過于浮躁的表現。
從咨詢的效果來看,職業咨詢絕無可能在短時間或一次咨詢內結束的可能,它必須分多個流程來逐漸推進,因為這個過程需要咨詢師和來訪者加深彼此之間的深入了解和需求分析,才可以做到比較精準的職業方向定位和制定相關的發展規劃。
更主要的是,職業咨詢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咨詢師要為來訪者提供職業發展建議,更重要的任務是幫助來訪者形成自己的職業規劃意識和處理具體發展問題的思路。
所以,職業規劃的咨詢不只包括前期的職業發展規劃的指導,其實還包括了后期的職業探索實踐所遇到困難因素的修正和改善。
所以一個成功的職業規劃咨詢案例應該是全程性的,伴隨著整個職業發展進程和最終達成職業目標的整體的職業探索能力提升、心理素質培養、價值觀和信念的建立等多方面的個人心理成長。
筆者在咨詢中也碰到過有的來訪者只是一味地把問題拋給咨詢師,只是期望在咨詢師這里拿到一個解決現實職業問題的具體答案,這也是一個不正確對待自身問題的態度。
因為職業探索本身應該是一個雙向探索和互動的過程,其中咨詢師只是起到了引導和啟發的作用,而職業探索的主角應該是來訪者本人,具體的職業探索實踐也只有靠來訪者本人去執行,咨詢師不能越俎代庖超越自己的職權去替來訪者做決定,也沒有權利剝奪來訪者自我探索和個人成長的權利。
曾經有的來訪者會誤認為職業規劃咨詢應該像職業中介一樣,可以幫助自己找到理想的工作,這種錯誤的認知也是需要糾正的。
因為職業規劃咨詢的目的是幫助來訪者進行自我探索、從而通過職業的平臺來實現個人職業理想而提供的一種咨詢服務。
其咨詢工作的實質完全和人才中介和獵頭所提供的服務不同,所以如果有職業規劃咨詢機構宣稱可以幫助來訪者找工作的承諾,這是需要引起有職業咨詢需求的來訪者所警覺的,因為這種服務不是職業咨詢所提供的服務范圍。
在職業咨詢中,關于人格缺陷因素所導致的理解偏差主要體現在偏執性人格障礙和邊緣性人格障礙兩個方面,主要表現為固執思維、觀念、習慣模式所引起的對自我和事物的理解方面的偏差,要么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要么過低貶低自己的能力,性格上容易走極端。
從心理學對偏執型人格的定義來看,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指以極其頑固地固執己見為典型特征的一類變態人格,表現為對自己的過分關心,自我評價過高,常把挫折的原因歸咎于他人或推諉與客觀原因。
偏執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極度的敏感,對侮辱和傷害耿耿于懷。
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后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
經常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于把失敗和責任歸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
同時內心又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但從來不輕易信任別人的動機和愿望,認為別人存心不良。
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看問題主觀片面性大。
筆者在職業咨詢的經歷中,這種個案相對比較少見,但也曾經碰到過幾例這樣的個案,咨詢推進和處理起來的難度會很大。
一般情況下,這些來訪者對咨詢都抱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期望,同時整個咨詢過程又非常不配合,心理上總是處于敏感多疑的狀態中,總是感覺到他們在懷疑咨詢師詢問的動機,下意識地會掩蓋回避很多現實問題,經常會岔開話題,甚至直接挑戰面質咨詢師。
似乎他們來咨詢前,已經有了一個既定的想法,來咨詢只是要驗證和確認一下自己的想法,但實際上他們的想法和思路確實存在著種種的不合理性。
以筆者的咨詢經驗來看,這種咨詢的效果是非常糟糕的。
很可能的原因在于偏執型人格特征的人心理上缺乏足夠的安全感,或者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遭遇過環境的挫折打擊和他人的誤解,所導致的過強的心理自衛意識。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
邊緣性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系、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并且伴隨多種沖動行為為特征,是一種復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
它是一種介于神經癥和精神病之間的心理障礙。
是一種十分嚴重的心理障礙,也可以說是一種最難治療的心理障礙。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征有學者描述便是“穩定的不穩定”,往往表現為治療上的不依從,治療難度很大。
在筆者的咨詢經歷中,曾經碰到過這種唯一的一例案例。
整個咨詢的過程,來訪者盡管表現出非常配合的狀態,各方面的認知也屬于正常的理解水平。
但始終在幾個問題上來回反復,不管如何調整都無法走出心理上的困境。
對于任何引起自身困境的客觀情況,都把問題推卸到環境和他人的身上,而無法尋找自身的原因。
內心總是有各種自相矛盾的沖突,顯得難以調和。
總是希望別人替代他做出決定,錯誤理解他人的情況分析和參考建議,自己對選擇缺乏承擔意識。
對咨詢師既存在著嚴重的心理依賴感,同時也在不斷地懷疑咨詢師的能力,總覺得現在的處境是咨詢師的錯誤引導所造成的,心里有太多的埋怨和委屈。
碰到這樣的一個個案,對于筆者來說也是咨詢生涯中一個重大的挑戰。
因為職業咨詢一般面對的是正常認知水平的人群才會有效,對于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群效果就不明顯。
如果要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的話,是在做職業咨詢之前,先導入心理治療來幫助來訪者形成對事物正確的認知觀念,如辯證行為療法(DBT),以教人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忍受痛苦和改善關系為基礎。
其次配合一定的藥物治療,雖然藥物不能治邊緣型人格障礙,但它們可以幫助解決相關問題,如抑郁,沖動和焦慮。
藥物可包括抗抑郁藥,抗精神病藥和抗焦慮藥物。
如果你覺得不錯或者有用,希望大家能在文章最下面點個喜歡!歡迎關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