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的人們,應該很久都不看電視劇了吧。
曾經,晚間那段黃金時間陪著父母守在電視機前的記憶應該屬于上一個年代了,那個年代,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生存壓力。一個年代過去了,如今的黃金時間呢?小孩們抱著手機樂在其中,青年們為了生計加班加點......
這個現狀可能很久很久都不會改變,都是不得不說,近期的這部小別離讓很多人又拿起了遙控器,又坐在了電視前,又讓很多人重新有了數著廣告來盼下一集的感覺。
我不是一個職業的評論人,我不懂得如何評價一個演員的演技(雖然我覺得黃老師和海清老師演技真的很棒),一部電視劇的設定,我只是一個大二的學生,我只想分享一下我看到這部劇的收獲與感想。
劇名是小別離,劇情也是以幾個家長把孩子送出國的想法展開,的確,當朵朵和小宇都奔赴美帝的時候,我以為這個劇就要結局了。實在是沒想到,小別離的結局竟是三個家庭在飛機上的大團圓。
這其中,發生了太多故事,有人在這部劇中預見了未來;有人在這部劇中回首了過去。如果你是剛剛經歷過中高考的孩子,看著這部劇,想必滿眼都是挑燈夜讀的自己以及爸媽放在桌前的一杯牛奶,幾顆核桃。如果你是新婚不久的小年輕,看著這部劇,想必滿眼都是對未來的疑惑,是做一個老張那樣的企業老總,還是方圓那樣的模范丈夫亦或是老金那樣的普通的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觸。
三個孩子,三對夫妻。我試著概括這部令我印象深刻的電視劇,但是發現我并不能做到,原因很簡單,這不短不長的45集里面涵蓋了太多主題,傳授了太多生活哲學,人生道理。教育,家庭,事業,親情,友情,處世......一章一節,一字一句間總能教會我們很多。
全劇以孩子為中心,以孩子為起點,那么不妨就從孩子說起,從教育說起。三個截然不同的孩子,很學霸很懂事的琴琴,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小宇,成績介于學霸學渣之間卻在小說界已獲教主盛名的朵朵,三人情比金堅地久天長的友誼告訴我們,成績這個東西,決定不了孩子們的友誼,不似地位,可以決定大人們的關系。家長們在這一點上也開明的很,從未聽到文潔亦或佳妮對女兒說過,離那不學習的討吃鬼小宇遠點。三個人,沒事的時候一起玩一起笑,有事的時候你幫一把我幫一把你獻一計我獻一策。朵朵的小說,小宇總是第一個打賞點贊;小宇送的香水惹惱蒂娜的時候琴琴朵朵幫著小宇說,怎么就您家太太那么金貴;琴琴面臨過繼風波的時候,小宇朵朵幫著想出了親媽變小姨的計劃。甚至當小宇和朵朵已經鐵定要出國的時候,他們竟然還愿意再走進中考考場,陪著閨蜜琴琴,共同打完初中的最后一場仗。
分開來看的話,我想重點說一下張小宇。從最初的一個調皮搗蛋,和后媽吵得難解難分,爆出“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的小刺頭,到自己主動去澳洲留學,打工,到最后托福考了87分成功登陸美利堅領土,回來還給老爸后媽帶了禮物的乖孩子。小宇的變化,成長,讓人甚是感動。其實,小宇一直都不壞,他只是好多次好心辦了“錯事”,或者,他只是太愛他那個死去的媽媽。愛到不能接受這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小媽,換句話也可以說是這個年輕的媽接受不了這個這么大的兒子,直到那天在學校的辦公室,蒂娜說,我是年輕,是什么都不懂,但我懂一點,我是張小宇的媽,你們誰都不能欺負他。那一刻,小宇或許嘴上還掛著倔強,但是心里,應該已經接受了這個年輕的媽。
再說琴琴,琴琴一家的故事沒有太多波瀾。家庭條件在三家當中最為不濟,但是不得不說導演還是公平的,為這個家境一般的家賦予了一個學霸的女兒。至少在學習方面,不會再有那么多的糾結。然而,思考一下吧,生活中有多少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沒有這樣學霸的孩子卻還在為孩子苦苦尋找出路?這樣的家庭有這多少的糾結,要么父母殺出一條路,要么孩子殺出一條路,想著復雜,看似簡單,做起來卻還是復雜。即便是這樣優異的成績,佳妮也從未放下讓孩子出國的念頭,為了這個想法,她甚至走在了過繼孩子的路上,奈何金志明是一個那么疼愛女兒的人,還是迎來了一紙合同書,萬幸萬幸,佳妮最終還是沒有在紙上簽字,這也告訴我們,爸媽為了你的未來可以承受很多,他們可以省吃省喝,他們可以加班加點,但是,他們卻不能承受失去你。
小宇那樣的“學渣”少有,琴琴那樣的“學霸”也少有,在中國最多的還是像朵朵一樣的成績忽上忽下的孩子,有著收入不好不壞的爸媽,有著自己非常非常喜歡做的事,每個周末要像學霸一樣去上補習班,每個晚上也會像學渣一樣玩著手機。這樣的孩子,在十字路口前的選擇,最是艱難,爸媽在特殊時期的教育,最是關鍵。方圓和童文潔的教育模式很不一樣,一個自由放任,一個宏觀調控。包括文潔在后期都有反思到,自己一直在要求朵朵走在她設定的軌道上,這是一個有強迫癥的媽媽,她關注著孩子的每一次月考,每一次作業。成績稍有差池,立馬陰晴變化。在我印象中,方圓似乎只有一次對朵朵發過火,就是那次朵朵自己走丟的時候,那一次平時和顏悅色的他是真的生氣了,他對著朵朵大發雷霆,平時畏懼三分的文潔在旁哭泣著說別說了別說了,換來的是一句你不要管。那一幕真的很動人,在這樣一個父親眼里,孩子的安危比成績要重要的太多太多。朵朵是三個孩子里最可以不走正統教育模式的,他的小說那么暢銷,完全可以徹底走上這條路。朵朵后面的故事沒有演,但是他在簽售會上的那一番話確實令人深思,他去到美國之后,才想要去讀紅樓夢,西游記,讀多了英文,才更愛方塊字。這是一段有大情懷的話。相信不少身在異域的孩子看到這里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雖然我本人不在國外,但是一年多來外語專業的我整日浸在英文俄文之中,才想起了趁著空閑去讀一讀金庸,看一看古龍。
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參加洋高考的孩子越來越多,可是,不少如方朵朵一樣的孩子正在國外過得不開心,不少如吳佳妮一樣的中產階級卻削尖了腦袋想把孩子送出去。真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這種事,比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