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主要讀了《自驅型成長》的第三張和第四章,有2點印象深刻:
1.幫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父母既不能完全控制孩子,也不能大撒手放羊嬌縱孩子。受父母完全控制的孩子,如同機器一般,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父母按下什么鍵,孩子就得執行相應的操作。時間一長,孩子完全沒有自主,父母不按鍵,孩子就不行動。這樣的孩子即使學業很優秀,但內心也會很痛苦,因為他們找不到“自己”,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
完全嬌縱的孩子沒有規矩沒有邊界,忽略他人感受,受不得半點挫折。這樣的例子也舉不勝數,當然也不是父母想要看到的。
父母本心都是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獨立自主的人,往往糾結于用錯方法,把握不好度。我自己就是這樣。但我現在幡然醒悟,父母首先要學習,要反思,要醒悟。用錯方法,那就不斷讀書學習,不斷進行調整。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機器,不是按一下按鈕就動起來了。另外,孩子千差萬別,我也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來定。父母學習就是最好的言傳身教。
另外,父母要試著多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讓孩子來承擔自己的課題,負起相應的責任。當然,涉及到生命安全的事情,要給孩子說明界限及其嚴重的后果。只有在這樣的不斷練習實踐中,孩子才能學會選擇,學會決定。
2.焦慮和平和都可以遺傳
以前我只知道焦慮會遺傳給孩子,沒想到平和也可以遺傳。一焦慮,我就難以平和,不自覺焦躁起來,說話就會很不耐煩。時間一長,孩子說話也變得不耐煩起來。有時候,孩子爸爸和孩子說話還比較平和,孩子也就能平靜下來,不那么焦躁了。
說到底,還是我首先要學會平和,能夠做到溫柔且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