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肩而過,驚鴻一瞥,年華似錦之時,許我一世華愿,應你滿心柔情,使我情思纏綿,讓你花枝招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一份柔情如同明月輝映于心,綿綿不斷,迢迢不盡。正像《洛神賦》中所言,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可惜一別經年,物是人非,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滄海桑田,佳人已去,妝樓遠望處,早已人去樓空,落葉紛紛。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 崔護《題都城南莊》
今昔對比,物是人非,空留一紙柔情,一箋相思,綿綿不絕,縷縷愁思似流水,無窮無盡。
我們來品讀這首詩,不難發現它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回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該詩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于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于敘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它詮釋了一種普遍性的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有時這份清愁更會是 一種落寞的象征,是一種敢辭鏡里朱顏瘦的感嘆,時光不再,歲月難留,是一種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無奈,追憶往昔,懷念過去,是一種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的惆悵,紅塵已老,孤寂凄涼。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宋 賀鑄《青玉案》
香草美人,流蘇飛揚間是一個純真的夢,一種憧憬與向往,不加帶任何物質利益的愛戀讓人為之擊節嘆賞。
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閑愁”。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閑愁”。立意新奇,能興起人們無限想象,為當時傳誦的名篇。
聯系一下作者的身世,我們又會發現賀鑄一生沉抑下僚,懷才不遇,只做過些右班殿臣、監軍器庫門、臨城酒稅之類的小官,最后以承儀郎致仕。將政治上的不得志隱曲地表達在詩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慣用手法。因此,結合賀鑄的生平來看,這首詩也可能有所寄托。賀鑄為人耿直,不媚權貴,“美人”、“香草”歷來又是高潔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澤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懷才不遇的形象寫照嗎?而這正是很多人的心聲。
落寞的人總會有感嘆,可有的人堅信,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切都會有希望的。
文 | 三度&青舟
品讀更多經典詩詞、音頻、美圖與美文,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里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詩詞、音頻、美圖與國學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和三度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詩詞文化,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