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自己長相和行為不夠厚重,性格也不夠沉靜鎮定。心神容易跟著事兒走,性情容易隨著游戲轉。有人約打跑牌了就守不住心,有人約去游玩了就尾巴翹起來,心神動蕩到魂不守舍。一些人說我心夠靜,這么多年能堅持寫作和讀書,可是我有自知之明。我至今還是一個沒有自己精神體系的人。要是我的信念強大到足以管控我的言行,我還需要那么多無聊的娛樂和無效的社交嗎?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不是外界,而是自己和自己的那顆心。如果我心足夠靜了,夠潛心癡迷于一技了,至于現在四十多了還是一事無成么?
終究還是性格有缺陷,以至于讓外界外物牽動了太多的心神。人生時間最貴,時間和精力大多投放在無關緊重的事情上了,肥料下到了草地里,你要稻谷豐收,這不是有悖常理的異想天開嗎?
我靜下心來時會反省總結自己,究其根源,自己不是時間不夠,是心不夠專注,舉止不夠穩重,性格浮躁,收心方面努力不夠。
長相厚重可以通過吃吃喝喝吃胖長肉,言談舉止厚重則靠平時的修為。言語輕佻的人,即使一時給人穩重了,可是修養不夠,總是容易露出馬腳,讓人從幾件事幾句話看穿。北歐的貴族,不是一代可以養成的。一個人給人以厚重感,那他平時的修煉一定是下了功夫。曾國藩先生從三十多歲開始修煉到老才成內圣外王的氣象。幾十年的功夫,點點滴滴壞習慣的糾正和好習性的養成,就是一個不斷修正自己的過程。
一個人真正的沉靜,是從性格里、骨子里透出的淡定從容,是一種喧囂中的安靜,動蕩中的平靜,是一種即使在熱鬧里也安然享受著孤獨的那份舒適,這樣的性格屬于中和,為至貴。
我不是吹捧賈平凹先生,可是單從他年青時的相貌和現在的相貌對比,就可以看出他在為人處世上的修煉功夫了。
年輕時,他瘦瘦弱弱的,脖子細到似乎一掐就斷了,可到了中年以后,卻是給人以厚重感,每每照相,平靜如佛,由于吃素和修持的原因,他的相貌也長得越來越有佛相。
我曾讀過賈平凹先生的一句話:一個人即使做不到厚重,但也不要輕浮。由此可見,賈先生在勸勉別人時,也是如此自勉的。
人到了中年,就如同禾苗抽了穗,正在逐漸長滿顆粒的階段,應該是越來越厚重和沉靜了,風來了,穗兒搖擺起來也不再呼呼作響,晃動都是慢節奏的;也不應該再跟著別人飄,知道自己在潛心長著顆粒兒,在豐滿著自己;知道人生的秋天很快就會到來,得在入秋以前,拼命地成長,不然秋收時收什么呢?
轉眼間今年又進入下半年了,年初定的目標很多還沒完成。我得收心,從此潛心去圓我的夢了。蝸牛爬過的路,都是亮晶晶的,我走過的路,我過去的日子,要是什么都沒留下,一生一事無成,就此枯落下去,等到日薄西山的時候,就只有徒傷悲的份了。
努力心平持戒吧。人到四十,得為自己的面子和長相負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