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給我們的情緒管理帶了了巨大的挑戰。那么如何處理自己的消極情緒呢?
我們應該首先學會接受,接受已經發生的客觀事實。
有朋友問我,面對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們如何應對呢?我的另外一個朋友曾經給過我答案:臣服。
是的,我們要做的并不是在生命之海上激流勇進,也不是豪情萬丈征服命運;我們需要做的是臣服,臣服于命運已經發生和即將一定會發生的事情,這是我們改變不了的既定事實。假使我們陷入對既定事實無邊的自責與懊悔,那么消極的情緒就會一直影響我們。
然后,我們要學會反思,反思是什么原因導致消極情緒的產生。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的情緒ABC理論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
這啟發我們在面對消極情緒的時候,應該應對的不在于事件本身,還在于我們對事情的看法,這種看法是有我們信念決定的。
什么是信念呢?信念是我們對某件事情固有的看法,在我們看來,這件事情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對事情認知的信念是可以改變的,我們要學會在反思中感悟,那些原本應該的事情是不是可以不應該。
消極的情緒往往來源于以下三個維度的信念:
應該化。所謂應該化就是指將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強加給周圍,認為周圍的事情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一旦環境沒有朝著我們既定認為的應該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情緒就產生了。
災難化。災難化的顯著特點是會無限放大一件事情造成的較小的影響。比如一個朋友說要買學區房,我問他為什么要買?他說沒有學區房,小孩就上不了好一點的學校,就可能跟社會上的不良人員交往,就可能會吸毒。對,不買學區房小孩就會吸毒,這就是災難化的過程。
消極化。消極化的人對待任何事情都會本能的朝著不好的方向思考,這會在人的潛意識中形成消極的慣性。這種慣性會影響我們的情緒,使情緒也跟著消極起來。
我們在管理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應該主動干預產生消極情緒的信念,調整自我對環境的理解,學會包容個體的差異性,學會適應環境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