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我們都曾是校園霸凌的幫兇

在我上學的時候,我對校園霸凌一無所知。或者,我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應該稱之為校園霸凌。

后來接觸了更多美劇,頻頻聽到“bullying”這個詞,結合著劇情,我對霸凌的理解逐漸變多,回想起自己的懵懂學生時代,我驚訝的發現,我曾經見證過或者經歷過的那些事情,都屬于校園霸凌的某個側面。不那么嚴重,不被家長老師同學所重視,默默的存在著。就像是《神奇動物在哪里》里的默默然,不斷積聚著黑色的能量。

不想說,我也曾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在小學的時候,一個不漂亮并且學習一般的女孩子會面臨什么?男女生互不友好的我二他八的課桌劃分, 隨便撕爛我作業本然后做鬼臉,某一天因為我動了一下他的筆掉到地上然后讓我賠,說很貴不賠打我。好吧,我就很沒出息的哭回了家,覺得世界黑暗,想第二天發燒或者變成大人再也不想上學。而我媽根本就沒把這事兒當回事兒,覺得是小孩子的小打小鬧,太正常不過了。現在想想,在我青春期的時候,很少得到來自父母的應援,那種不被理解的孤獨時而增長,讓我覺得難過。小孩子們的惡是真的惡,不加掩飾的那種,不被社會規矩束縛的那種,被欺負的人孤獨無援,心生惶恐,再也不期待英雄。

很慚愧,我曾經也是校園霸凌的參與者和冷眼旁觀者。

所謂的bullying不僅指暴力行為所帶來的身體傷害,還有語言攻擊和社交排擠帶來的心理陰影。我是個情緒很淺薄的人,喜歡和不喜歡都擺在臉上,我也曾經因為看不慣某人的行為而不喜歡他、不愿意和他說話、厭煩且躲著他。雖然這種行徑并不能讓人感到快樂,雖然他也討厭我、不喜歡我懶得理我、投票都不想投給我,但事后我也會覺得這些做法不成熟。

我時常感到抱歉的是,面對霸凌事件,因為害怕牽涉其中也變成被排擠的一員,對這些事情只能選擇煎熬的旁觀。初中的時候總有人戲弄班里的某個精神有一點問題的女生,雖然我并沒有參與,但我也沒有像救世主一樣挺身而出。這種最幼稚、最低級的霸凌都能給人帶來極大的心理陰影,導致愛笑的孩子變得敏感,導致對學校對社會的厭煩,更不要提新聞里常報道的“打耳光脫衣下跪”和“踹肋骨頭塞馬桶”了。

不以小惡為惡,不自知的自我保全,仔細想想,和我一樣的人有很多,承認吧,我們都是校園霸凌的幫兇。

令人難過的是,在面對別人對某人進行校園霸凌的時候,我們往往并不能做些什么來改變這一切。我的一個朋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被本該是最親密的同學冷暴力,不跟她說話,聊天中只要她插話就都變冷漠,不顧她的生活節奏,大半夜唱歌大早晨放音樂,并且言語之中冷嘲熱諷。我們義憤填膺,但無能為力,怎么去做呢?只能做她的好朋友,去安撫她的情緒,這種事情太小,小到只傷害她一個人。如何反擊?去吵去鬧去改變別人的印象?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真實的生活,不是變形計。只能眼看著她去承受,去背負,輕描淡寫的說著讓人想流淚的話。

再看這幾天中關村二小的校園霸凌,現在的孩子們的表達方式越來越趨于極端了,根據二八理論,弱者恒弱,自信總會倒塌,他們會成為一個沒有骨血的大人;強者恒強,盲目的張揚會遮蔽眼睛,在世俗的角斗場里遇到更強的人,他們也會萬劫不復。

我們這代人受到的教育是被欺負了要告訴老師,不能還手,無論緣由只要還手就是各打五十大板。而我希望,以后我的孩子,該還手時不要糾結,狠一點,不要做個軟弱的好人。我想讓他知道,雖然作為一個社會人,打人肯定不對,但是作為他的父母,我站在他這邊,永遠愿意聽他說明那些原因。

不喜歡一個人不是錯啊,只是這方式,能不能多三思,再三思。不要毀了別人的一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