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朋友也許不知,以前要上簡書首頁不似現在這般容易,那時沒有這個專題,你寫出一篇自認滿意的文章,不知該如何向編輯自薦,而且也不需要自薦,編輯自會來看。那時的我們是案板上的肉,任由編輯宰割。(說得好像現在不是似的……但至少以前連上不上得了案板都是個問題啊!)
我相信那時的編輯是很累的,負責一點,要看遍簡書上所有的文章。現在文章多了,想必編輯們有點力不從心,便想到了這么個“偷懶”的辦法。這一偷懶不打緊,卻成了簡書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編輯們的工作量大大減輕了不說(廣大用戶也不關心這個),寫作者們化被動為主動,好的作品能向編輯主動自薦,也大大增加了作品被推首的概率——自從開始向該專題投稿后,我曾被忽略的好多作品得幸被錄。而一些不愿或不屑將作品放到首頁展示的寫作者也可以收獲較好的“歸隱”效果,即便現在編輯仍然會主動收錄,但較以前要少得多,我相信漸漸可以發展到不再主動收錄。
這里就牽扯到一個毛遂自薦的思想。近日讀到一篇文章感慨投出去的文章被拒時心里總不是滋味,事實上在傳統媒體時代,有多少寫作者就是如此被報社、雜志社無情拒絕了無數次卻依然屢敗屢戰,很多還根本不給回應,盼得你脖子都脫臼,還要苦逼地買信封貼郵票,現在可是連成本都不需要了呀,你有什么理由在意啊!其實我覺得投稿被拒也并不是件壞事,雖然簡書首頁的內容廣受詬病,但編輯們其實還是有一定的篩文水平的,你的哪些文章被錄了,哪些被拒了,對比看看,其實很容易總結出它們之間的區別,而后便可自己琢磨著進步,相當于請了個免費的老師,不失為鍛煉的好機會。(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的參考,這里不提倡將其作為評價作品優劣的唯一標準,也不提倡大家為了上首頁而寫作——誠然以此為目的也未嘗不可,就看你寫作的初心是什么了。)把心態放寬,反正被拒時也沒有別人知道,而一旦被錄卻可以瞬間光芒萬丈,根本就是無本萬利、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啊,何樂而不為呢?我就經常拿著看似根本上不了首頁的文章去投稿,當然不是說它們質量不行(畢竟遞上去的至少得是自己的滿意之作),只是與簡書首頁的風格不符,盡管被拒了不少,卻也有不少意料之外收獲。比如《記一記和女生的那些事吧》一文,我壓根沒覺得能中,純粹是投著玩的(其實暗中也想測試測試編輯到底什么口味),大家都互不相識誰愛看我這點破事啊,還六千字,誰有那興致和耐心啊,真不知道編輯是怎么想的。對,有時你就是不知道簡書的編輯是怎么想的。而這篇文章竟然還收獲了十來個喜歡,被點開700多次,在首頁的文章里已經不算墊底了。沒錯,有時候你更不知道讀者是怎么想的。
此外,這個專題不同于其他的普通專題,它還相當于彰顯文章上過首頁的榮譽標簽,多年以后,新來的讀者依然能認出它們的勛章。我曾給簡書提過給上過首頁的文章以特殊標記的建議,好比貼吧、論壇里的加精,一來是種鼓舞人心的榮譽,二來可以避免編輯失誤性重復推首。不知簡書是否有過考慮,但現在已經無所謂了,反正它在不經意間用專題實現了這個功能,沒費吹灰之力,卻很好地秉承了其一貫的極簡主義。只是這個名字直觀粗暴,一看就是工科狗(這個,我不是在罵人哈~)起出來的,要我起,至少也叫個“我上首頁啦~”嘛。當然考慮到簡書可能也并未想到要將其作為榮譽標簽,便也無從責怪。
末了,這個專題其實還有個特別有意思的功能。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跟我一樣,喜歡刷它下面的文章列表,這里可是首頁未來的樣子,你可以先睹為快,還可以觀察編輯推薦文章的時間規律——有時眼看就要推光了,過一陣又積了一大堆;有時半小時沒推一篇,有時則一口氣猛推一通;有時還不按順序來,挑相關的、應時的先上。如果你的文章被收錄了,數數前面還有幾篇,基本能算出來什么時候能輪上首頁。反過來想,你希望自己的文章在什么時間點登臺亮相,就可以根據當前隊列里剩余的篇數以及推首速度,計劃好在什么時間點投稿。我個人喜歡在中午左右投稿,被錄之后基本會在第二天的早上出現。但編輯審稿的時間和順序又是不確定的,只能吃準個大概:有時上午投的要到下午才錄用,比你晚來的都排在你前面;有時一投過去立馬被拒,連投三篇,連拒三篇,哈哈,就好比跟編輯當面過招,好不歡樂!
2015年3月16日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