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指尖流過的時光,就像夢中的幻影,漸漸模糊,不再溫馨,也不再回頭。慢慢的天變冷了,即便從不看日歷的我也知道秋日的來臨。思維造物,物化思維,循環往復,天地悠悠,如果你問一個人:你堅持做的最久的一件事是什么?我想許多人都會回答:吃飯呀,睡覺呀,等等等等。我不能說這算錯,因為生命的力量確實需要用吃飯來補充,精神的平穩也需要用睡覺來協調,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本質問題,無論是吃飯還是睡覺,都具有連續但不持續性,也就是說它們都會中斷,唯有思考從我們有記憶以來,直到離開世界的那一天,從不中斷,更從不停歇。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我有大約三個思考,接下來一一為您分享。
? ? ? 第一,努力做個凡人。今年8月份海底撈爆發“老鼠門”事件,在引發人們對于食品安全擔憂的同時,對海底撈的口誅筆伐自然也是鋪天蓋地,似乎它就是在這一夜之間從餐飲業標桿的神壇上狼狽的跌落了。這不禁讓我回想起這樣一種現象:有的人一生行善,最終因為一點點小的過失,留下惡名,這也被后人稱作晚節不保。還有的人一生為惡,最終做了一點點善事,留下芳名,這也常被后人稱作浪子回頭。有時捫心自問,那些所謂晚節不保真的就值得大做文章,置之死地而后快嗎?那些所謂浪子回頭真的就值得百世流傳,胡吹亂捧送上天嗎?同樣,海底撈這個極少犯錯誤的孩子就真的不值得我們原諒嗎?在我看來這一定是值得原諒的,因為我并沒有看到千千萬萬更有食品安全隱患的企業受到道德的譴責,如果好的事物總是被所謂道德綁架,壞的事物卻反能收放自如,那么這不是文明的沒落還是什么呢?當然出于人性使然,我們不可能改變一些固有成見,因此做一生好人很難,做一世壞人也很累,不如就做個有瑕疵也有閃光的凡人,保持幾分無堅不摧的灰度也挺好。
? ? ? 第二,金錢并非一切。每一個人都像一片飄零的樹葉,不分春夏秋冬,也不分陰晴冷暖的尋找著金黃色的沃土。如果把這片沃土比作金錢,那么多數人都會為此迷失方向,有時即便周圍全部是烈火,也會義無反顧的沖向死亡。我曾經問過很多人假如給你一個億你會幸福嗎?他們回答的幾乎都是肯定。從理論上講一個億的資金一年光利息就能過百萬,按照平常人的生活水平,似乎生生世世不用勞動也可以非常富足。但是現實并非如此,首先安逸會使人迷失方向,其次,金錢背后的關系會讓人手忙腳亂,再次,唯金錢的思維會讓人缺乏理性,最后,安逸的副作用必然是空虛。一個美國的統計活生生的證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百分之九十以上中過億萬彩票的人,十年后又重新回歸了一無所有。其實吧金錢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所有的努力無非都是為了服務于一個叫做幸福的終極目標。當然我也一直反對那些說金錢無用的人,因為這畢竟是生活的物質基礎,不容否認。但我十分贊同在數量上保持適度,能夠適度到始終能夠具有奮斗的激情。暢想一下,當有一天“刀兵入庫,馬放南山”,約三兩好友,臨春把酒,共話桑麻,難道不快活嗎?
? ? ? 第三,學會與人為善。年少時的我可以用憤青來形容。這些年我也不知道是因為渾渾噩噩的迷茫,還是因為時間機器的打磨,似乎少了些許戾氣,不會因為看到不公平的新聞報道而憤憤不平,也不會遇到點點的不愉快而徹夜難眠。難道沒有煩惱嗎?當然有,而且不少有,但是回頭想一想那些瑣事本來不可能根治,因此選擇順其自然似乎更為明智。對于那些讓你不愉快的人,在思考對方如何不對之前,最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存在問題。至于那些溝通成本過高的事,想一想自己是否可以獨立解決。有這兩點保障麻煩就要小的多,畢竟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圣人,卻只是凡人,即便缺少灰度通融,也不至于是惡貫滿盈,所以憤怒之時,常用兩句話勸一下自己:第一,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二,得饒人處且饒人。想完之后就會感悟到,多一分超脫,也就多一分希望。
? ? ? 年少未曾輕狂,內心卻縛有一匹白馬,有豪氣沖天的渴望,卻只能待脫韁之日,用踏蹄間的火花,燃遍無用的枯草。心存希望,放眼未來,不為人師,獨享思樂。只愿世界多一點寬容,再少一點利益,那樣的和諧將是多么美好?當然,烏托邦式的美好也許并不會到來,但是這樣一個憧憬卻能激發無數奮斗的激情,也能勾畫無數奇跡的可能。我希望能和一切志同道合的人,在這不完美的時空中,并步攜手向完美前行,如是而已,到這里了,就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