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十三次成長

截止到我寫這篇筆記的時候,笑來老師在“得到”App上的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已經上線三個月,講了十三個話題。在這短短三個月中,有八萬多人一起接受了一次又一次思維升級,而我敢說自己是第一批受益者。

我從2013年就開始關注羅胖的清晨60秒,一直持續到現在。很自然,“得到”App也是從一年多前那個簡陋的每天六條語音起一直使用至今。今年7月29日,我聽完羅胖每周五的的圖書推介后,習慣性地打開《新生大學》訂閱號,點開昨天沒看的帖子,猛然發現推送的內容和平時不太一樣。一行行讀下來,在文章的最后終于看到了這個欄目的海報,原來笑來老師在“得到”上開了一個付費訂閱雜志,而且主題還這么驚艷——《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笑來老師把發刊詞轉發到了自己的公眾號中(比《羅輯思維》的推送早了好幾天)。

于是不等起床,我便一氣呵成地完成了從交費到訂閱成功的“規定動作”。當時自己掃了一眼訂閱人數,大約三千多人,而現在訂閱量達到了八萬多人。每想至此,我都對當初的毫不猶豫充滿成就感,雖然訂閱不分早晚。

由于自己對笑來老師的認可和被欄目本身主題的吸引,我生怕自己錯過了什么,所以幾乎每期都是一字不落地讀完,這個純屬自覺。從第一周的主題“什么是財富自由”到本周的“有些道理,你只是貌似‘知道’”,十三個話題,十三次成長!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周

我明白了財富自由的要義。之前讀了那么多書,下了無數次決心,訂了數不清的目標,最終都模糊在頑固的慣性和現實的妥協當中。而“你不用被迫出售自己的時間從而滿足生活所必須”,令財富自由一下在我的腦中形象起來。以前的模糊逐漸消散,讓我有動力和信心繼續跟著笑來老師的節奏走下去。

第二周

我開始認真審視自己擁有的資源和急需的資源分別是哪些,并逐漸習慣了通過合理地消費,提高自己的知識汲取效率和生活品質。通過直觀的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等高質量的刺激,比如一只做工精湛的鋼筆、一本裝訂編校考究的書籍或一篇經過作者精雕細琢的文章,都能在形式感和內容上帶給我極大的享受。用金錢換高效的進步,劃算!

第三周

我基本告別了無謂的危機感帶給我的枷鎖,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成長上。也是從這周開始,我決定放棄一部分安全感,開始在自己早已開設的微信公眾號上隔天一更原創文章,并堅持至今。

第四周

當我試著擺脫了幾天前還在拼命追求的安全感,并爭取活在一個看得見的未來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公眾號的訂閱量和閱讀量較之前的“半死不活”變成了穩中有升,而且當我開通了公眾號留言和打賞功能后(也是放棄了一部分安全感),便打開了與外界溝通的另一個渠道。看著雖然不多但很誠摯的留言,那種滿足感就是最大的安全。

雖然我還不具備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的能力,但我會充滿自信地思考,踐行,并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因為我能看到不遠的將來,我這個小小的公眾號一定會大變樣。

第五周

我意識到,好運無需等待,與人交往也無需勉強。當你放棄了一部反安全感,轉而在合理范圍內大膽地信任他人;當你摒棄了對未知的幻想,轉而踏實地專注于當下、努力提高自己時,好運和貴人似乎已經不那么重要了。因為只要集中精力,努力干好當下的事,并將目光投向不遠的未來時,我篤信他們一定會在某個時候,以某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和我邂逅。

第六周

我認為笑來老師在為廣大訂戶明確“資本”范疇的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是說誰有錢才有資格投資,看似大量投資的資金也不一定算得上資本。于我而言,把自己有限的注意力投資在能夠提升自己的地方后,能產生多少成效,那部分注意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資本。這周我深深意識到:資本有限,更需珍惜。

第七周、第八周

之前,每當我環顧四周,身邊幾乎沒有幾個朋友可以獨自一人支撐一個公眾號并每天推送信息,而我做到了。后來我開始推送原創信息,更是成為了“鳳毛麟角”中的“獨此一家”,那感覺別提有多爽了。可是經過這周的學習,我才發現自己寫作上的落后程度:原來之前的優越感和“差不多”是劃等號的。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計劃從這期間開始在每篇推送后寫留言。當我大體瀏覽了前邊其他朋友的留言后,才發覺自己之前信心滿滿的原創文章有多么不堪目睹。寫作技巧就不說了,關鍵是別人對生活的感知,和思考的深度我就比不了!寫出的文章自然像一盤沒有放鹽的菜——無味。世間還有什么事能比看到自己如此平庸更叫人沮喪?

所以,我開始記錄生活中偶爾出現的靈感、閱讀中猛然發現的素材;寫文章時注意邏輯層次;修辭上刻意模仿自己喜歡作家的作品,比如類比;拓展自己的寫作類型,比如增加樂評、游記、歷史類文章等等。使公眾號內容的維度豐富起來,增強競爭力。雖然過程艱苦,但是我知道這種改變是值得的。

第九周、第十周

這兩周像一道坎,因為我第一次這么切身地思考并試圖提升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刻意思考自己之前從未想過的問題是痛苦的。能否集中精力是小事,關鍵你的內心不得不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挫敗感——不斷的自我否定。最后還得冒著被渣子劃破手的風險,收拾那碎了一地的自信,繼續踐行。

我很早就發現寫作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有時兩三個小時的過程雖然漫長,但基本能保持全神貫注。而“反思”對我來說就比較慘了,何止是走神,有時前一分鐘腦中想著要反思點什么,然后一轉身就睡著了……

見效的過程比很多朋友留言中描述的要慢很多,因為到我寫這篇筆記的第十三周,才好似養成了每天睡前反思的習慣。過程不是很順暢,總要因為走神打斷一兩次,但持續思考十到十五分鐘已經沒有問題了。我會繼續記錄、寫作和思考。

第十一周

到了這一周,我猛然發覺現在所學與前幾周的內容有很多貫通之處。比如當我注意到在公眾號中應用“多維的發展”的思維后,關注人數有了顯著上升。而如此短的時間,自己的寫作能力,或者說寫之前類型文章的能力是不會有與之相匹配程度的進步的。

再比如當我專注于自我提升,而不去過于在乎大家愛看什么類型文章的時候,我從大家的留言中反而看到了尊重和支持,真是意想不到的收獲。

再告訴大家一個小收獲,我在堅持多維度寫作的同時,似乎重新發現了自己的愛好和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由于時間較短,還在摸索當中,在以后的筆記中我會繼續總結。

第十二周

我很慶幸在學習這個專欄之前就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所以從賦予這件事重大意義方面反而耗費精力不多。可是讓我大感意外的卻是笑來老師認為“堅持”是個偽命題,能持續并高質量完成下來的事壓根就不與“堅持”沾邊!

初讀這周的文章,對于這個理論內心還是比較抵觸的,因為拿我之前的認知與之相比顛覆性太大了。后來,經不住好奇的誘惑我又讀了一遍,發現原來笑來老師這看似“顛覆”的理論其實就是一種徹底的自我暗示!老師用他的經驗直接就告訴我們應該從一開始就賦予一件事重大的意義,讓實際存在的堅持,靠心理暗示變成客觀即成的誘惑。

比如我當初堅持隔天一更原創文章,起初靠得是意志力。要是賦予他重大的意義,那就是若將來我若想出一本文集,那隔天一發的原創就必然是組成這本書的主要素材呀!我天天保質保量寫完,將來選材時候就會少許多糾結,也不用做太多修改,那感覺多妙!

順便說一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這周我重新認識到的一個“太過平常以至于大家都不屑相信”的道理。

第十三周到永遠……

的確,我們明白很多道理:我們深知要孝順父母,可有時連對他們耐心一些都做不到;我們明知“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卻總是在事情還沒有開始時就拼命尋找捷徑,以至于“永遠在計劃,從未真落實”;我們每次拖延時都清醒地知道此刻得的是什么癥,卻任由病狀繼續,直到過足癮。

這周,以前自己身上那些“若隱若現”的問題被笑來老師一個不落地點了出來,其實之前自己何嘗沒有意識到,只是仍然被揮之不去的安全感所綁架,才令這些問題若隱若現。有句古話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已經跟著老師的腳步學習了十三周,將近一百天,對老師講過的種種認知思維和經典謬誤無不滾瓜爛熟,但仍然會不時犯那些自以為意識到并已改過的錯誤。可見即便是“躬行”,也需要在這條道路上假以時日。

從盛夏到入冬,從習慣到陪伴,《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已經變成了我身體的一部分,在這十三周中,我的個人公眾號也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會繼續篤信自己的所見、所得,一路跟著笑來老師走下去,看看到欄目的最后一周時,自己是什么樣的狀態,會取得多大的進步。又或許,到很長一段時間后,再回過頭看看自己的這篇筆記,會是什么樣的心情?

我期待著……


喜歡我的文章嗎?快關注我吧,讓我們永不“粉”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