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Paste_Image.png

奶奶, 明天早上五點半一定要叫我起床好不好?

我哭著對奶奶說. 那時是一個七歲的讀書日的晚上十二點, 我因為放學回來找小伙伴玩得太瘋, 忘記寫作業了.

實在是太困, 所以折騰到十二點也沒把那幾個生詞抄完.第二天, 我哭嗓著不想起床, 但還是睡眼惺忪地歪歪斜斜把生詞寫完.

六點一過, 我就吃好了早餐. 六點二十分了, 我就覺得太晚了, 丟下碗筷拿起書包就上學去了.

小學遲到起始差不多也要七點半, 但我們把早到班級當做一種榮譽. 所以我一直能在七點前就飛到教室, 這期間要走半小時的山路.

除了小學寫作業逼著自己更早起之外, 另一個印象就在高中了.

家庭變故的原因, 我一上高中就特別沉默, 把學習當做了第一要務.

高一那會五點半鬧鈴響, 啃著教學樓下買的饅頭匆匆跑進教室就開始早休.

起得早的話, 能在飯堂里吃上一碗后來大家都覺得是地溝油煮的熱湯面.

你會不會問, 小學大家都睡得早啊, 起得早其實都差不多.確實.

高一就上的不是尖子班, 為了爭分奪秒, 不少同學都買了帳簾圍把床位圍起來, 然后在晚上十一點后挑燈夜讀. 我自然也不例外, 大家都困了, 但大家都在拼誰能更晚.

到了后來, 我搬到了外面住宿, 離校更遠. 每天晚起了半小時, 但依舊要在六點半前趕到校門口的那家茶陽面館, 吃上這家店的第一碗面, 然后趕在七點前趕到課室, 只是為了能比班主任早一步. 有時候這家面館在我到的時候還沒燒好水, 那我簡直要急上天, 當然也只能吃面大口一些, 畢竟一上午長時間高強度的學習, 餓著肚子是有可能暈過去的.

這又讓我想起了從小到大奶奶每天總是喜歡早起給我們煮飯(不是喝粥, 也不是吃湯米粉), 就因為她說: "一個上午那么長, 不吃飯一下子就餓了怎么能行." 現在想起來, 她的這種固執, 讓人熱淚盈眶.

在外住宿, 有個好處就是不用再擠在晚上回到寢室再洗冷水澡, 不用十一二點了打著臺燈瞌睡. 但為了成績能更好一些, 我住在外面竟然更加喪心病狂.

每天晚上最愜意的就是, 十點鐘拿出計劃本寫寫今天做了什么, 做個小結. 然后假裝很認真其實在發著呆等下課.

十點十分下課, 溜達著回住所, 肚子餓的話, 能在麗麗肉丸店喝完熱湯. 現在隔個一兩年再回去, 已經沒有了那個味道.

我總能在十一點前洗漱完畢(畢竟住在外邊有燈/有洗衣機), 然后就進房間閉關. 高中的時候最喜好英語, 自然在睡前我最喜歡的也就是讀讀英文報刊, 聽聽英文故事, 這使得我在班里的英文成績總是不錯.

現在看來, 英語水平起始還停留在高中階段.

到了臨近高考, 更是喪心病狂, 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套增時計劃: 每天晚上十二點后, 開始做有一套卷子, 簡單地時候總能在一點半以前完成, 但往往會超過兩點(這算是應試教育的悲哀么).

那時候睡覺對我來說是最幸福的事情, 身子一傾, 就能進入夢鄉.

當然, 第二天還是得趕在七點前就沖進教室.

墮落從大學開始.

大學總是相似的, 就像高中老師說的那句: "上了大學你就輕松了".
所以大學的大部分時間, 我總是晚睡晚起, 現在看來, 完全做不到像小時候那樣, 為了一個簡單的目標(成績更好), 循規蹈矩蒸蒸日上.

不過也是慶幸, 我在象牙塔里的四年, 做的雖然是底層的學渣, 但其實做了非常多的事情, 在畢業的時候也收獲到了更多的東西. 這放在另一篇文中去分享吧 :)

早起意味著, 我可以吃上一頓不夠豐盛但足夠溫飽的早餐, 意味著我總能見著朝陽早霧, 也意味著我總能在別人開始一天的忙碌之前, 安安靜靜地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何樂而不為?

我最近在反思, 我為什么做不到早起了.

是工作太累, 太晚睡的原因么?

小學的時候還玩太累, 高考的時候還能熬到兩點多呢, 不也一樣六點就能起床, 卯足一天的勁?

其實是, 不知道早起能做什么事情.

小學為什么早起, 不是魯迅先生刻了個"早"字提醒我們要早起上學讀書, 我只是為了比小伙伴們早一些, 有個榮譽.

初中為什么早起, 那時候不想上學, 只是為了能夠不遲到不受罰.

高中為什么早起, 那真是為了一句農村里流傳的果斷的話: 讀書改變命運, 讀書是唯一出路.

大學做不到早起了, 因為翹課不用受罰, 環境舒適得也不知道自己要早起干啥.

工作之后更做不到早起了, 因為生活變得規律. 我似乎還忘記了我有什么理想, 每天晚上也不會像以前一樣不愿早睡, 不再有自己白天碌碌無為而有所補償的感受.

當然, 還是有一些讓自己感動的事.

上個月10月24號那場編程馬拉松, 兩天一夜坐在座位上硬是沒有閉眼.
結果并不是很如意,我們只進了前六. 但現在回想起來, 除了在短暫的時間內認識了好幾個新朋友之外, 我感覺那持續的三十幾個小時, 竟然是一個非常專注的時間段.

除了這次經歷外, 最相似的只有大二那年暑假在聚沙塔團隊和小伙伴們一起搗鼓一個新產品的經歷了.

那段時光, 每天是十二點多起床, 拎著一個手撕雞飯的外賣盒子, 進入在大學旁邊碎石村里的一個出租屋, 我們就可以在那里折騰到很晚.

兩個月過去了, 我們做出的一款網站原型叫愛居圖, 和當時的安居客原型非常相似. 可惜的是, 我們沒有投資沒有運營, 早早解散. 而當時的安居客拿到第一筆一百萬的投資, 到現在做得越來越大, 竟是天壤之別.

這不是早起, 卻和早起有一樣的理想, 這更是一次夢想的破滅.

從那以后, 我就一直在沉睡, 就像一條咸魚一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