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來一無所有
文/祝瀟穎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那么幾個朋友,在人生很多艱難的時刻,他們可以陪你共同迎接風雨,攜手并進。但也總有那么一段漆黑無光的路,他們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能及時出現在你身邊。后退或前進,眼淚還是笑看,皆在你的一念之間。
我們曾羨慕人家男朋友每日準時送上樓的早餐,我們也曾感慨分手后的兩人毫無遮掩的中傷,我們曾擁有成群結隊的朋友,沒事就吃飯喝酒聊天談夢想,可是沒想到會有那么一天,走著走著人就散了,談著談著感情就淡了。那些關于“再也不相信愛情”“再也不輕易相信某個人”的字眼,開始頻繁地縈繞在我們的腦海。
沒有相關經歷的人還會抱有一些希望,而再次的情感傷害才能徹底把自己封鎖起來,筑起一道厚厚的心墻。人總是需要面對“現實”,似乎我們能夠相信的,從始至終都只有自己。
依賴是一種很不好的生活方式。與其去麻煩別人,不如多努力一點麻煩自己。當我們變得足夠強大,就可以少一些哀求和容忍,多一些自尊和自信。這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還沒讀書的時候我們就被送往各種特長特訓班,高考了要比誰的大學有名氣,工作了要比業績,就連相親,也要比對象的房子車子。
當依賴成為生活里的一部分,那么當某一天我們失去那份可以依賴的資本時,我們將手足無措,潰不成軍。除非,這個可以被依賴的資本,完完全全屬于我們自己。
下雨的時候,看著留守兒童穿著爛掉的塑料涼鞋踩在低洼的水坑里,看著行色匆匆的年輕人將書包放在頭上擋雨,看著滿臉皺紋的孤寡老人邁著沉重的步子差點被風刮了去……
或許任何一個善意的援手都會讓他們在這場雨中的行走變得不那么狼狽艱難,但生來如此,命運如此,總會有那么一段路,縱使身邊有千萬人,能夠陪伴自己的,也只有自己的影子。
很喜歡李白的那一句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風光一生,寂寞一世。遇見無數人,只剩一個人。
盡管我們不知道何時何地,影子會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但你要知道,這段路將會是你生命中讓自己變強大的一個重要契機,會讓你看清你的身邊究竟是一些什么樣的人,而此前的你,是不是太軟弱太依賴太輕易相信。
我們都習慣了一種思維,把擁有的感情當作理所當然,把失去的感情當作萬劫不復。世界不欠我們什么,但我們總認為世界確實欠我們點什么。從有到無這個過程比從無到無這個過程,更加讓人痛徹心扉,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其實該懷著“生命本來一無所有”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一切,并且慢慢強大起來,獲得應有的生命價值體驗。
生命本來一無所有,不是讓你墮落到無欲無求,而是慶幸自己至少還擁有某些東西,從而愈加珍惜重視每一個人每一份感情。如果生命本來一無所有,在不努力不上進的人身上,無論時間跨度多長,到臨死之時也不過一無所有。
孤單并不僅僅是形單影只,有時候我們站在人來人往的街頭,被擁擠的人群推搡著身體,好像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和想要去的方向,只有我們在被動地前進,就算想隨波逐流也是不可能的。你會發現總有人想要走在你的前面,那股被推搡的力量讓我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別人早已走遠,你還在起點徘徊,一群人的生命濃墨重彩,只有你一人生命留白。
空白的生命,我一直覺得這是最孤獨的生存結果。它包含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缺失,包含別人的堅定自己的迷失。空白是個很輕很虛的詞,生命是個很重的詞,盡管空白只是一個修飾語,盡管從學習語文以來,我們就被灌輸中心詞才是主要成分,然而,“當時的月亮,重在當時”,那么,空白的生命呢?
空白的生命,沒有任何可以遺存的記憶點,沒有知覺,猶如行尸走肉。對于世界來說,當生命泛濫,或許也就顯得不那么有存在感了。而對于某一個具體的個體來說,空白的生命,無疑是一種災難。
生命本來一無所有。如果從有到無和從無到無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何不讓我們憑借自身的努力去創造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呢?
哪怕一點點,也好過一味的依賴和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