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散記

部編本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主題是民俗風情。如何突出主題,并將這種風俗精神內化到學生身上并使之傳承發揚,應該是我們語文人的基本素質和責任。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嘗試做到了以下幾個亮點。

一、探尋《社戲》中那個永恒的“桃花源”。沒有必要特別糾結本文是小說體裁去大講特講小說的“三要素”。但是一定讓讓學生解除它是散文的誤區,因為它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同樣有表現童年的純真美好,描寫又那么真切那么貼近生活,和學生有太多感受的交織和共鳴,竟然是“小說”?那么這是就需要拓展文本一定,結合《社戲》中開篇部分,即成年后“我”的另外兩次在劇院里看戲的經歷,在對比中主旨也就顯而易見:美麗的江南風光、善良的伙伴、純真的友誼、以及農村人民的淳樸民風,就是魯迅“虛構”的“世外桃源”。這個世外桃源是不同時代的每個人都會有的期望和追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有,李清照的《漁家傲》中有,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有,你,也有!說說你心目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樣子,我們應該怎樣守住和追求這個“世外桃源”。

二、用對歌感受“信天游”,用《回延安》體悟詩言志(情)。南北組同學通過對互上下句,初步感受“信天游”的韻律特點,在激發興趣的同時,讀出字里行間的感情線索:對延安革命圣地的熱愛和贊美。根據五部分內容(依次概括)來確定情感變化,如何用朗讀把這種不同的情感充分的表現出來,重音、語速、抑揚頓挫,在接力中,進行個讀指導,明確“詩言志(情)”,情怎么表現出來的(寫法探究),情怎么朗讀出來的(共情共鳴)。同樣以歌頌為主的紅色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配樂朗讀,感受詩歌魅力,同時為下一課《安塞腰鼓》的朗讀做蓄勢指導。

三、兩鼓《安塞腰鼓》,鼓出蓬勃士氣。把《安塞腰鼓》敲起來,在鼓聲中擊破束縛和羈絆,在鼓聲中爆出誓言和吶喊。首先找出表達感情最充沛的語段,摘出來可以重新組成一個遞進關系的排比句。其中哪一個字要重讀――“好”,追問,安塞腰鼓的“好”,好在哪里?――鼓者美、場面美、舞姿美、鼓點美、力量美(結合語句容易概括,其中力量美是濃墨重彩,也是安塞腰鼓最大的美點)。繼續追問,美的僅僅是鼓嗎?是什么?――力量、精神、生命、靈魂,換言之,陜北有,西北有,推而廣之,整個中華民族(其中包括你)都有,所以才會有這共鳴出來。對于現在的陜北,不再有貧困落后,對于現在的我們,給我們束縛羈絆的是什么?――考砸了的成績、倦怠懶散的負能量等,那么,現在你的桌子就是一面鼓,就是失敗、墮落、束縛、羈絆,我們要怎樣?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似的把它敲起來吧;如果你覺得還不夠過癮,此時請再鼓,敲出你青春該有的模樣,有崢崢誓言、有不屈吶喊、有即將到來的輝煌!孩子們在敲桌子的同時,既體驗了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氣和力量,更重要的是激發了拼搏的斗志,換言之,中華民族的精神也在“鼓聲”中升騰、升華!

四、跟著佳作學寫作,課時訓練小片段。大作文訓練:追憶童年中那個“再也沒有”的好人(好事)、抒情類詩歌,寄語最親愛的媽媽(三八婦女節)片段訓練:跟著魯迅學“環境”描寫,以“上學路上”為內容;任選關于心情的關鍵詞,學寫間接描寫;以“運動會上”為內容,運用比喻和排比,學寫場面描寫。……

語文是什么?是文字,是文學,是文化。那就欣賞它,學以致用;欣賞它,滋養靈魂;欣賞它,傳承精神成就自我!!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一個品飲期:剛壓制好兩三個月以后,這個時候的熟茶肯定是不好喝的,堆味重,性燥熱,高溫蒸壓之后的水味還在,但也有熟...
    付小然閱讀 202評論 0 0
  • 淺語不過三秋, 離別走了九州。 卻道回來相思, 哪里尋這偶遇。
    過河卒_1090閱讀 203評論 0 0
  • 第二天天剛亮,黑色長城絕密工程指揮部的會議室里,一場關乎地球未來存亡的會議正在召開。 “以下都是高度機密,除了中央...
    問道重玄閱讀 1,165評論 1 6
  • 【Appium實踐】_環境搭建 【Appium實踐】_啟動第一個app 【Appium實踐】_app元素定位
    大嬸N72閱讀 40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