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日讀了一篇印度人評價中國人的文章。感觸頗深。
文中大概是這樣寫的:“我與一位法國朋友在虹橋火車站候車,這位第一次來中國的朋友突然問我:‘為什么中國人都在打電話或玩手機,沒有人看書?’我一看,確實如此。由此展開了我的深思與感悟。并且列舉了一大堆的數據和列子來進行對比和分析。”
在文章的最后印度人評價中國是一個沒有未來和希望的國家。因為中國人都不看書的,我們更傾向于除了看書之外的一切娛樂。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聯想到了自己現在的生活環境,的確如此。
只是對我自己的反思,我就發現,我雖平時也在看書去,但也無法達到每年讀7本書,更別提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了。為什么呢?就我的感悟而言:一是因為國民文化素質偏低,有時候不僅文化素質偏低,連道德素質也偏低;二是好書越來越少,現在的書種越來越多,書也就越來越多,且質量參差不齊,易使人迷茫;三是時間太少;四是人們不愛看書,且大環境對人的影響。
再從我的生活環境來說。目前為止我還只是一名學生,生活的圈子很小,只有學校。光從這個小圈子目前的情況而言就是我們社會這個大環境的縮影和未來發展的走向。
在我的身邊大多都是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而她們的日常也很簡單一部手機就能解決。而學校提供的公共學習場所、學習器材,卻無人問津。比如教室,圖書館,實訓室…
所以面對這些,我們要好好的反思一下。畢竟究其因,尋其果,方能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