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每當我遇到心儀的男孩,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你覺得我像金庸武俠小說里的哪個角色?” 那些回答趙敏的,我就把他們歸入很聰明的一類,至于繼而對這個人物表現(xiàn)出無限喜愛的,我便堅信他會是既懂得欣賞我又見過大世面的那個人。
我喜歡別人說我像趙敏,很長一段時間都沾沾自喜。后來我才明白,我從來不是趙敏,只是一直努力模仿著她而已。我總想成為她,因為羨慕她端嚴艷麗的容貌、不容小覷的家世、敢愛敢恨的凜冽、和勇于拋去榮華富貴的英雄氣概。
恐怕再沒有哪個時代如同今天這般瘋狂地迷戀趙敏,否則不會接二連三有曲筱綃、江萊這樣的戲劇人設層出不窮,引起爭論、博人眼球。
所以當朋友發(fā)來“你又演新作品啦”這樣的微信來取笑我跟曲筱綃如出一轍的刁蠻霸道、死皮賴臉時,我又沒忍住誘惑點開了電視劇。
但曲式可愛沒有吸引我。取而代之的,是2202三個姑娘帶給我重重疊疊的似曾相識---在責任與欲望里掙扎的樊姐、在真知與世故間迷惘的小蚯蚓、在溫順與自我里猶疑的關雎爾,總一次又一次地讓我看到自己在走入社會后困惑的身影。
忽然之間,我也不那么熱衷模仿趙敏了。重新翻開《倚天屠龍記》時看到她與汝陽王的決裂,我不再垂涎不顧一切的瀟灑,而是為垂垂老者痛失愛女深感惋惜;我也不再反感看似愚鈍、無限癡情的扎牙篤了,體味著情不知所起卻一往而深;更不再熱衷揣測軟弱動搖的張無忌,明白了這種猶疑看似個性,實則缺陷。
趙敏依舊是我最喜歡的金庸人物,只不過,她單純的熱烈再不比從前,能夠直擊我的心田。
小時候的我認定紅色代表快樂,藍色勢必悲傷,希望打開水彩筆盒只看見鮮艷如紅黃,始終不解為什么彩虹里的溫暖色系只占據寥寥數格。而隨著時光流逝、困苦洗滌,我還是逐漸讀懂了綠色的謙遜、青色的隱忍、紫色的沉著、黑色的希望。
但我不后悔那段追逐著趙敏的青春歲月。如果不是那些任性,也許至今我也難以理解到底包容謂何。趙敏玫瑰般的熱情依然在我身體里的某處,那些激情從未退卻,只是被某樣更深層的情感慢慢更替。
至于從她身上學到的那些理想主義,已然變成一簇火光,在荊棘密布的人生路上化作我從不迷茫的初心,散發(fā)著溫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