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修身 ?誠信為本

立德,即樹立德業,為社會創建一套做人的準則,制度。修身,是陶冶身心,涵養德性。誠信是人的自我身心統一的真實本性。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誠信是人格修養的前提;誠是對善的堅定信念和真實情感,是做人立德的根基。

一個個普通人對誠信的堅守,就能夠為一個誠信社會的形成奠定最重要的基礎。我們作為現代的人生活在這個社會,更加知道誠信的可貴。人必先有誠信,才能傲然頂立于天地,立德行德業。

誠信是為人之本,從業之要。一個誠信的人,可以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欣賞、可以收獲名譽,可以獲取朋友得的信任。程顥、程頤說:“學者不可以不誠,不誠無以為善,不誠無以為君子。”“信”是一個人形象和聲譽的重要指標,也是人所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品質。一個誠信的人,才能更好地被社會接納,才能更好地實現他的自我價值。

孔子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回軏,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像車子沒有輪子一樣,又怎么可能再行走一步呢!孟子也有云:“車無轅而不行,人無信則不立。”可想而知,在人的生活中,誠信是占著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無論是在個人,團體,國家層面,誠信都已經成為人的修養中當仁不讓的一部分。

在戰國時期,魏國的一個國君―魏文侯,是一個非常講誠信的人。某一次,他與掌管山澤園林的官員——虞人約好了日期一起去打獵。然而,到了約定的那一天,魏文候正在高興地喝酒,外面下起了大雨,可赴約的時間到了,魏文侯準備前去赴約,左右侍臣急忙勸阻,魏文侯說:“我同虞人已經約好要去打獵,怎能不守約定呢?”于是便冒雨前去赴約。魏文公的誠實守信使得他被許多的下屬尊重和欣賞,魏文帝也在下臣的幫助下發奮圖強,在位時期,魏國成為當時最強的國家。

在現在社會,我們需要與各種人交流打交道,想要與同學、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一定要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這樣就能得到同學、朋友的尊重和信任,從而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由此可見,誠信的品質是一個人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最為關鍵的因素。很多人之所以被人尊敬、為人信賴,都是建立在待人誠信的基礎之上的。

誠信不僅在于他律即不欺騙人,也包括自律即不欺騙自己。對自己坦誠,對自己的要求不可放松,即使沒有他人的監督也可以自己對自己信守承諾。

在東漢有一個名臣―楊震在赴任東萊郡太守的途中,經過昌邑縣。昌邑縣令王密是他過去推薦的秀才,王密深夜帶十斤黃金私贈給楊震。楊震不愿意接受,李密勸道沒有人會知道,楊震回答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了這番話,很羞愧地走了。因此,歷史上流傳著楊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即使在沒有外部監督下,日也要誠于自己,做事無愧于心。

有一個員工的公司效益不太好,因此決定辭退部分人員,這位員工也包括在內,公司最后發工資的時候,每個人多發了五十元,最后只有這個人退回了五十元,其余員工卻無一歸還。再后來,待到公司效益變好,公司馬上又找到這位員工為公司工作。由此可知,誠實守信的人更受人,組織的青睞。

如果誠信缺乏,那么我們這個社會的立德就會受到十分大的影響。

比如,新聞時有出現以下情況,老人被撞倒在地卻無人敢扶。路人不愿扶的原因,是害怕老人反誣自己是肇事者。這都是因為碰瓷者的不講誠信,為取小利,陷害他人。比如各種食品、藥品的安全問題: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豬肉、毒膠囊這些產品存在是因為產商缺乏誠信,以牟取私利。一個社會的誠信問題可以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如果人人誠信,則社會和諧。誠信是立德之本。

人的思想修養就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表現,一個人擁有了誠信,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自覺完成自律和他律的統一,可以反映在人的思想修養上。如果一個人缺乏誠信,他表現可能是說謊、說話不算數等表現。因此,誠信是修身之本。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秉持一份誠信之心,在自己小小的角落里發出自己的微芒。數以千計得微芒集結,就是一道光芒四射的火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接下來將一步一步實現如下(熱搜詞)效果 思路:通過觀察效果圖可以看出這個熱搜詞效果自定義View它是一個接一個的擺...
    itfitness閱讀 348評論 0 0
  • 春天里 風吹起少年的長衣 小草白楊 還有家鄉的小溪 英俊的笑臉 陽光灑滿大地 一路奔跑 隨風遠去 林間小路 飄灑絲...
    童心_8c86閱讀 182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