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今天接待了一個女孩,因情緒抑郁來訪。說爸爸最近不知怎么,變成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總是虐待弟弟。弟弟兩歲,是爸爸執意收養的孩子,收養的時候她和媽媽都不同意,但爸爸一直想要個男孩,最終還是抱回了弟弟。既然是爸爸執意收養了弟弟,但是他又不好好對待他,每天對一個兩歲的孩子非打即罵,到了虐待的地步,下手非常狠,讓她和媽媽十分看不下去,她們為了這件事和爸爸不知大吵了多少回,也沒見成效。她和媽媽都因為這件事積郁成疾,媽媽最近失眠,她本人則因為此事心情抑郁,無法集中注意力,影響到了學習。
? ? ? 這個家庭當中到底發生了什么,讓爸爸有如此不和情理的行為出現?因此慢慢問:爸爸是怎樣的人?以前是否暴力?爸爸和媽媽的關系怎樣?爸爸對打弟弟是怎樣解釋的?回答爸爸以前脾氣也暴躁,但是發脾氣的理由都是可以接受的,以前爸爸也因為學習的問題也打來訪者,但她說到這些事情沒有任何抱怨和恨的情緒出現,說爸爸打她能理解,是為了她的學習,有種溫情的感覺在里面。爸爸和媽媽的關系也還好,媽媽是個溫柔的女人,對爸爸很忍讓,從來不和爸爸吵架,除了最近因為打弟弟的事情,媽媽開始與爸爸激烈爭吵。爸爸對打弟弟的解釋是,一是脾氣不好,忍不住,二是為了教育弟弟。
? ? ? ?從這些敘述來看,整個家庭中似乎看不出什么爸爸憤怒的理由,他打弟弟的自我解釋也并不充分,對于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實在沒有必要用這么極端的方式教育。而爸爸本人在以前似乎也不是一個暴虐成性,喪失理智的人,因為從來訪者講故事的情緒中,可以感受到她很愛爸爸,和爸爸的感情很好。爸爸和媽媽也沒有太大矛盾。那么,爸爸的行為就出現了前后不一致,對周圍的人都不錯,唯獨對弟弟施虐,是什么讓爸爸對自己執意收養的孩子產生憤怒,出現這樣極端的暴力行為,事情看起來很蹊蹺。
? ? ? ? 我想從潛意識分析的角度看,一個人不斷重復一個看起來并不合理的行為時,一定是從這個行為中獲得了某些好處,那么爸爸從打兒子的行為中獲得了什么好處?或者,當我們不知道事情的原因時,我們可以從這件事造成的結果來推導原因。這件事造成的結果是,現在女孩和媽媽因為此事而情緒激動抑郁,感到弟弟太可憐了,為了弟弟和從來不吵架的爸爸大吵大鬧。這是不是就是爸爸想要的結果呢?
? ? ? 想到這里,似乎看到一些曙光,我把推測告訴來訪者,她也恍然大悟似的說“是啊,媽媽也說爸爸是打給她看呢!”那么,爸爸為什么要打弟弟給媽媽看?
? ? ? ?答案這時似乎已經浮現出來,爸爸打弟弟是為了給媽媽看。給媽媽看是為了讓她心疼。心疼了也就達到了目的,媽媽心疼了,就會愛這個孩子,孩子就會得到母愛了。弟弟是爸爸一直想要的,收養的時候并沒有得到媽媽和來訪者的完全同意,因此弟弟剛來到這個家時,并不受歡迎。媽媽對弟弟的照顧只是義務性質的,沒有多少愛的成分。而發生虐待事件后,我們可以看到,媽媽和來訪者確實發生了變化,對弟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從心底里疼他了。這就是爸爸想要的結果??!
? ? ? ?大家可能會想,爸爸的心機好深啊,老謀深算啊,事實上我猜測,爸爸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這樣做,他只是感覺這樣做就舒服了。我們的行為,又有多少真的是建立在理智上的呢?但我們總是能很本能的,找到最有利于我們的方法,做出最聰明,最有效解決問題的事情來。就像爸爸,如果不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怎樣快速有效的讓收養的兒子得到母愛呢?
? ? ? 這個看起來極端暴力,充滿傷害和憤怒的故事,就這樣以溫情的結局收尾。由這件事可以想到,社會上發生的那么多虐待暴力的事件,背后又隱藏著多少對于愛的渴望?家庭的組成一定是出于連接和愛的目的,而家庭中傷害的出現,有時又是打著虐待幌子的愛。愛與被愛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必需品。愛而不得,不知如何去愛,又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面對的終極難題。所以,那些壞人惡人有時候只是喪失愛的可憐人。換個角度看問題,還原事實真相,是我們的必修課,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擺脫負面情緒,避免互相的猜忌,得到真正的愛和連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