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小姐有位朋友,是個男生,聰明機靈。但那位朋友最近總愛說“要是那時候... ...”,“等到... ...”,“要是那時候聽我同學的,合伙干那個項目,現在一定賺了不小的一筆錢”、“我看了下題庫,要是去年就好好準備,我肯定能考上”,,, ,,,,諸如此類的“要是”讓花小姐最終忍不住說了句“所有的‘要是’都毫無意義,你就是沒學會珍惜時間”。
現在所說的每一個“要是”都是對當初荒廢時間的自己抽的耳光
??????? 剛上大學的時候,小A興致勃勃的說四年內要常駐圖書館。希望很美好,但實際卻很慘淡。軍訓時發了借書卡,頭幾天小A還保持著高昂的興趣去圖書館看書,時常會看到他拿著筆記本和書走向圖書館。但幾天之后就很少看到小A的身影了,有時路過他宿舍門口看到曾經本該在圖書館的時間,小A卻坐在宿舍里打游戲。有時會叫一聲小A,要不要一起去圖書館,但小A常會甩來一句“你先走,這一把打完就去”,于是那一把游戲一打就打到天昏地暗。四年后,圖書卡上的結束記錄不及百本,回想起當初剛入學的時候說出的話,小A著實有一種打臉的羞愧。
?????? 世界上最無情的東西就是時間,它只管義無反顧的往前走,從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事而停留一下。我們每一個“要是”的感嘆背后,都有一個不爭氣的自己。當初好好復習,會導致如今慘淡的分數嗎?當初努力學習技能,會導致如今工作中常會遇見的低級尷尬問題嗎?當初堅持做好項目,會導致如今看著別人數錢眼紅嗎?當初不爭氣的自己磨磨唧唧荒廢時間,睡大覺、打游戲、刷手機,如果現在的你還覺得自己心中有無數個“要是”想要說,先問問自己,當初該努力的時候干什么去了。
栽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和現在
??????? 雖然這句話不盡全對,但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的確有種當頭一棒的感覺。高考時知道自己只能考個二本,特別想藝考,希望能借藝考上個好點的大學,學設計。但無奈父親極力反對藝考,結果正如自己所料,只考了個二本,學了最有用又最無用的漢語言文學。大學四年,這個專業讓我學的很輕松,暢游書海,和中外古今的文學家交流。課程并不繁重,因而課余時間也比較豐富,參加了大量的校園實踐。即將畢業的時候,面臨就業才發現自己能做的似乎沒有什么,恐慌不安包圍了我好一陣子。后來強迫自己安靜下來,理性的思考、分析自己,我會什么、我喜歡什么、我的性格偏向哪種工作環境... ...,分析之后,發現自己還是喜歡設計。于是便有了大膽而冒險的決定,我要轉行。四年前沒能學這個專業,但并不代表我以后也不能自學它啊。一旦決定好了,那就開始行動吧。上網了解設計行業的情況,都有哪些分支,工作內容是什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技能,該怎么學習才系統。一點一點堅持,四年前該種的樹沒有種,四年后的今天好好栽培,下一個四年會有收獲。
??????? 很多人總喜歡用“來不及了”這句話來阻撓自己的行動。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土木工程專業,說自己想學計算機做程序員,當你說“好哇~可以報個班學習,抓緊時間”,但他自己卻甩來一句“來不及了”,鼓勵他的心情頓時全無。我們不可能在一開始就做好各種決定與選擇,人生也總是充滿了陰差陽錯和曲曲折折,誰能一口氣順順當當的按照既定路線過完一輩子?別怕前路曲折,在還能動彈還能折騰的年紀保持一顆勇敢的心,不要讓“來不及了”把你一輩子困在一個泥潭里。
??????? 拒絕說“要是”,從現在開始,為十年后的自己種上一棵美麗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