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

漫長的時光,屬于九十年代;深刻的記憶,也似乎停留在童年時代。此后,時間過得飛快,記憶似沙塵易抹去,只是把手弄得有些臟而已。

小縣城,一塊錢就是富有了,可以買到兩包牛肉末、三袋無花果、再加三毛的雪糕和兩毛的豆沙冰棒。三毛以上的零食就算是“輕奢”一族了。

心中無邊的田野,到達五公里外就是極其長途的旅行了,有沒見過的另一番天地;還有似乎藏著無盡美食的老街道,炸洋芋、涼粉、麻辣燙、湯圓、燒烤……只恨零花錢不夠多。

表哥騎自行車帶著我們穿過種著高大梧桐的人民路,枯黃的落葉。從沒覺得過街道窄小,其實快一點兒五六分鐘就走完的人民路,那時在我心里算得上是如今的長安街吧。街上放著屬于那個時代的歌,印象最深是《相約98》,后來成了好多城鄉結合部酒吧的招牌,“相約酒吧”……

現在看起來,一切卻乏善可陳,樣式風格模糊不清的樓房零星分布,一整片的廣袤田野很難尋覓;街道還是那個樣子,《熱河》里唱“32路走來走去走不出鹽倉橋”的感覺,只是人民路的樹很多年前就因為擴路被砍光了,只剩一排似乎無論過了多少年都長不大的景觀樹,有桂花樹、還有的不認識。小地方其實本質上變化并不會太大,方言、大致的方位、風土人情……唯有時代一去不返。

對故鄉,談不上愛也談不上不愛;童年,也并不覺得都是美好,只是不知何故,在我印象里,總覺得九十年代特別漫長,于是這冗長的童年時代,悲喜景物都印在了心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