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每個月我都會把我的資產,大件開支,工薪所得,投資所得,以及下個月的規劃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還要對整個月規劃的思考,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統統都寫下來。一來是強迫總結和思考的過程,二是為一年的回顧有查找的依據。
2017年5月我組成了自己的家庭,我的財務狀況就是以一個家庭為單位的,再不是為我個人的事情。
過去的5個月都疏于理財方面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還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很多。
從2017年6月開始,我計劃在簡書這個公開的平臺梳理我每個月的理財動向和新知識。我覺得這樣更能督促我思考和總結。
說說我為下個月理財做的準備:
一 根據我們家庭的資產收入,截止到5月底,做了一張家庭資產負債表,清楚的反映新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這就是我的起點了。
二 根據我們的工薪收入,及資產負債表,計算了家庭的六個指標值,得出我們的負債率,月結余率等在多少的區間是合理的。按照這個數值來做理財。
三 根據我們每月可用于投資的金額
第一部分我計劃做三只三年期的基金定投,一周買入一次,一月四次扣款,攤薄成本。中證500,滬深300,創業板指數。
現在股市大盤在3000左右,我傾向于買入指數基金,看了基金的三年收益率情況,我覺得三年期是比較扎實的。基本上基金三年期都是盈利的,只是多少問題,買入高風險的股票基金,首先是保本,再來追求收益率。
第二部分,每月買入期限為30天的P2P,這樣可以和下個月的結余部分合起來再做30天的p2p產品,一直結算到年底。只作為做短期強制儲蓄功能的P2P平臺,為了分散風險,也是一目了然的知道資金的情況。
還有一部分做過一年期的P2P,每月結算利息,利息再投資30天的產品,合著下個月的利息再做30天的產品。本金和利息,分的很清楚,知道最后收益一起是多少。這又個P2P平臺的投資計劃。
我選擇一個月的產品,是因為根據我之前的買產品的經驗,資金太分散了,到期的時間也不集中,不利用大塊的資金的利用,有些投資是有資金門檻限制的,我需要有第一桶金,在做分散的投資。
第三部分,我用于貨幣基金的買入,在理財規劃師的教材里,貨幣基金是等同于現金的,是為了留存月支出的3到6倍的緊急用錢。
我個人理財方面的準備
雖然之前的投資,我都不好意思說是投資,只能是買理財產品,學習了一點皮毛,有一個大概的框架。
最近有仔細的把三公子的舊稿拿出來看了一遍。有很多啟發。
第一,三公子對理財有鉆進,是真正的做到深入了解這個行業,這門學科,這個投資的過程。對一直股票,一個P2P 的平臺,不是片面的看到光鮮的一面,而是了解到實質的運營過程。
第二,三公子自律性特別好,從理財最基礎的記賬開始,嚴格完成了資金的原始積累,然后帶著資金去勇于試錯。
第三,淘金的地方永遠都是股票市場,雖然三公子的投資也是多樣化的,但是她100萬的積累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最大的收益還是來自股票。股票市場也是心理博弈的市場。
我對股票市場最開始放棄的態度,而且也懶于思考。
我對自己的期待,至少要熟練知道股票的游戲規則。巴菲特的書里面反復提到的,不要專注于這條線,而是要關注這個公司的發展,這樣才是長遠的持有者。
計劃把三公子的文章都再拿出來認真仔細的,逐字逐句的思考一遍。這個才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投資者。
再就是,把投資相關的金牌經紀人,財經有關的,受到大家推薦的理財方面的書都認真的看一遍,做好筆記。雖然之前也看了很多這個的書,但是比較走馬觀花,沒有帶入思考,狼吞虎咽的。
準備了筆記本,把我看到的聽到的思考到的所有關于理財方面的內容都用筆記下來。我可以比較老牌,我還是覺得筆記才是最有效最方便的,在你翻閱筆記的時候,又是一次復習的過程。
我一直認為,學習能力比學習本身更為重要。
理財規劃師的兩本教材,我看了兩遍,其中重點的章節我看了很多遍,但我還是覺得我現有的知識只能應付考試,在實際案例中還是零碎的。
我學習這個,不是單純的應付考試。我希望我能通過學習,通過讀書,掌握知識,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有足夠多的知識來支持我做出最好的判斷。而不是有問題就驚慌失措,不能及時的解決。
下個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