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 林蕾 焦點中級七期 堅持分享第386天
今天與朋友的訪談中我使用了一般化的理解與接納,讓她的焦慮情緒降低了很多,對談到的困擾也有了新的認識。
結合案例和書本再次復習“一般化技巧”
在咨詢中,咨詢師對于來訪者面臨困難的一般化,是貫穿于整個晤談歷程的。咨詢師在面對來訪者的種種情緒,反應于掙扎時,會以“當然”“是的”“我能了解”這是讓人可以理解的“接納態度來與之對應。
例如:“是的,在發生地震后的一段時間內,多數人對余震還是會有很大反應的?!?/p>
“當然,一般的孩子剛上高中,或進入新的環境,常需要有一段適應的時間?!?/p>
“發現伴侶外遇這件事,對一般人來說,都會有很大的沖擊?!?/p>
咨詢師在基本同理共情反應之外,還選擇一般化技巧來回應來訪者,使來訪者得知所處的困境及目前的反應(特別是負向情緒)是一般多數人在此處境下皆會出現的常態性表現,或只是人生發展階段中常見的暫時性的困境,而產生“去病理化”的思維。
由于來訪者看待問題常為“永久的、不會改變的、失控的,而SFBT咨詢師的語言會在配合來訪者的情緒脈絡下,以“暫時性的、變動性的、可預期的、部分化的、發展的”等一般化方式的回應,造成來訪者知覺的變動,并輕輕“扶起”來訪者。
一般化會產生一種暗示作用:改變是一直在發生的,現在的負向感受將會成為歷史或已經成為歷史,目前的狀況仍是可能會有所變動,只是階段性的而已。
我在訪談中一般化技巧的運用:
“你為孩子在學校出現的問題感到焦慮,一般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但從中我也看到了你是一位負責任的媽媽?!保ㄒ话慊慕蛹{她的情緒,重新建構)
“我能了解,孩子剛上一年級,或進入新的環境,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暫時沒有交到好朋友,非常正常?!保ㄒ话慊?/p>
“我女兒上一二年級時也很蒙,到三年級才交到好朋友。(自我暴露,讓她看到另一種可能)。”
“孩子現在尚未交到好朋友,但聽你說他很外向,喜歡和小朋玩,那你愿意給他一點時間嗎?(孩子的困難是暫時性的、階段性的)”。
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對一般化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