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小諾
剛認識先生那會兒,我們的關系在外人眼里并不融洽,談戀愛的時候沒有電影,也沒有玫瑰花,我們沒經歷過熱戀就直接走進了婚姻,而真正的戀愛也是在婚后正式開始的。
我們在婚后才越發覺得對方就是那個對的人。他到處吹捧自己有個多么優秀的老婆,把我的微信公眾號到處散播,家里的事兒基本是我拿主意,以至于現在的我不做飯,不賺錢,依然成了那個被寵上天的姑娘。
520那天先生在微信留言,“你說我怎么那么愛你呢?”我想了想,一連給出了三條答案。
因為我有被愛的資本。
因為我是小仙女,向你施了魔咒。
因為全世界都愛我,而你是世界的一部分。
他回復說,應該是第三條。
我一直相信,“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投射理論,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遇到什么樣的人,當我們自己越來越美好的時候,周圍的一切也會跟著自己一起美好起來。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需要先要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知,透過自身看清生活的模樣,一切就會感覺那么順其自然。
先生有多愛我,我不知道,起碼我真是愛死我自己了。女人對自己的愛不僅僅是經濟上無所顧忌,花個天昏地暗,還包括對自己的正確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接納,自我救贖。我們所有的努力絕不是讓誰努力愛上我,而是自己把自己照顧好,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自己的優勢和軟肋,然后敞開心扉跟周圍和解。
我從不認為女人必須通過抓住男人的胃才能抓住男人的心,很多在家洗衣做飯,在外還加班賺錢的女主人,一心一意為家庭付出,生了孩子體態臃腫,被歲月熬成了黃臉婆,卻絲毫沒有得到丈夫的理解和厚愛,生活的瑣碎消磨了她們的外表美,也消磨了她們的內心,直到有一天成為心不甘的怨婦,自怨自憐。
當我們發現自己被伴侶否定的時候,一定是自己早就自我否定了千百回,我們最在意的自我缺陷,通常也會成為別人眼中的軟肋。不做飯也可以是賢妻良母,只是需要我們放下世俗的眼光,真切得了解自己一回。
有很多人是看不到自己的美好的。
在剛認識先生那會兒,我會拿出幾個自己剛練成手的菜送去他單位顯擺,這樣的表現維持沒多久,因為我不是個好孩子,我不乖,我實在不喜歡做飯。我可以暫時表現一下,讓我常年在廚房打轉,我會瘋掉。
而先生對做飯很有研究,他當時工作比較繁忙,在有限的空閑時間里他認為表達愛的方式是給女友做頓飯吃,而恰好我也感覺這種方式不錯,就順理成章的接受了這種安排,直到后來結婚,懷孕,有了孩子,他不管白天工作多忙,結束工作后還是立馬回家做飯。
很多人不知道廚房里做飯的男人可以帥到爆,他通過給自己的女人做飯來彰顯所謂的父性,這是男人本該具有的魅力,女人看著男人做飯,自己在一旁打個下手才是和諧的家庭樂章。
如果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么愛做飯的女人遇見等吃等喝的男人,軟弱的女人遇見大男子主義,都是自己的選擇罷了。沒有所謂的命運,我們都是先定義了自己,才去選擇,一切都因你而來。
自己如果先自我否定,全世界都在否定你。我們的潛意識很強大,只是很少有人愿意停下腳步,耐心看看自己的臉,叩問下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和先生的婚后生活也有過一段短暫的混亂,尤其在孩子剛出生的那幾個月,我像一只瘋狂的野獸,一有機會就想對別人開撕,抓著先生的小毛病無限放大,我聲嘶力竭得吶喊,就為了證明他多么的不堪,他一無是處,他是不愛我的。
自己反思的時候,才發現那時候我是多么的不堪,我因為產后發福而自我否定,我接受不了自己從一個身材曼妙的青春少女成為了邋里邋遢的喂奶媽媽,當時我是嫌棄自己的,我不愛自己了,我對別人的訴苦和抱怨都為了證明我是一個受害者,我在自己同情自己。
當我把眼光從外界轉移到自己的內心,我走出了那段活不起的暗淡時光。在我拯救了自己以后,發現別人的毛病也都不治而愈了。只有當我跟自己對抗的時候,周圍的一切才看起來都是充滿敵意的。
無論如何,那些爭吵,諷刺,打擊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內心深處始終渴望著家庭的和諧與安寧,眼下一切都如此糟糕透頂,一定是我自己陷入了盲區里。
每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你過多的關注別人,用在自己身上的能量就少很多。對抗是個很費神費力的狀態,時間長了,我們就沒有精力去好好愛自己了。
愛自己是一種生命狀態,那種飽滿的,平靜的,自在的體驗。在我們拼盡全力要達到某個目標的時候,如果沒有靜下心來去感受生命的律動,還有不甘,還有對抗,整個生命體征是焦躁的,不順暢的,是因為我們并不了解自己的需要,還是被動的。
還好,我迅速覺知,找回美好,不僅僅是在短時間內恢復了身材,更重要的是調整了心態,正視自己。我通過讀書,寫作這些方式自我沉淀,思考,試著去尋找問題的根源。
先生受我的影響也開始探究心理學,我們一起學習交流,可以因共同的愛好而彼此看見,他似乎在這短短的兩三年內脫胎換骨,對自己,對工作,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態度。
他總說是我改變了他的生活。其實,他是在自我改變。我也曾霸道得企圖改變他,后來證明都是徒勞的。我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把一只綿羊改造成一頭雄獅,本來就是不同的物種,而且各有優劣,我花精力的否定他,是在把控和對抗,除了心累,費時,沒有絲毫收獲。
如果說婚姻是兩個人的修行,我只是在全力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修行我的思維定勢,我的語言態度,我的情緒管理。
學習了心理學之后慢慢感覺自己的思維開闊了些,遇到問題可以及時提醒自己冷靜,停止跟自己較勁。這些思考反應在婚姻里就是我跟先生的溝通可以平和些了,我可以坦然承認自己錯了,不再那么倔強了。我們感覺彼此的思維頻率越來越接近了,走極端的情況越來越少了。
男人和女人注定思維方式不同,卻可以通過溝通找到一個契合點。無非是誰讓誰一步的問題,但是對有些人來說,跨出這一步也是有難度的。
而女人是婚姻中的靈魂人物,她的思維和態度都在把控著整個家庭的生活節奏,家庭里有怎樣的氛圍和溫度說到底是女人決定的。女主的生活觀,價值觀是全家生活品質的縮影。
某企業家說過這樣一段話,老婆抱怨老公是因為擺錯了自己的位置,這是典型的員工心態,只有員工才會抱怨老板。女人應該是老板才對,老板是不會抱怨員工的。
聽后幡然醒悟,女人是老板,老板是靠腦袋統籌規劃的,很少有老板自己干活。老板的時間不是用來和員工吵架的,老板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領導力,從而帶領大家進步。很多女人可能一開始就沒搞清楚自己的位置,才把精力都用在了雞毛蒜皮的瑣事上,整天像員工一樣為家庭賣力,過后奢望別人的理解。
女人的領導力不是霸權主義,講霸權,女人絕不是男人的對手,但是柔情似水是女人獨有的力量,女人自帶的母性關懷會幫助男人在受挫的時候找到希望和安慰。
先生習慣不把工作上的壞情緒帶回家,有時候看他不太對勁,我自以為是的來疏導化解,在他面前頭頭是道,雖然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每次卻可以幫助他從壞情緒中解脫出來,輕松一些。
久而久之,他看問題的心態更放松平和了。他也可以用有限的心理學知識去解釋人間百態,釋放自己,減少偏激。
目前在家專職帶娃,閑暇之余看書,寫作,練練英文,自我沉淀。我感覺自己在越來越好,對未來的生活也更有信心。而先生自己訂閱了各種心理課程,決心以后靠腦袋吃飯。我們倆沒事在一起吐槽父母,談談育兒理念,很多問題不自覺得就想到了一塊。
先生沒多少浪漫細胞,他對我的寵愛是遇見問題的時候愿意跟我站在一邊,對我表達支持和尊重,他會在下班回家問候一句,老婆辛苦了,勸說我帶好孩子就行,賺錢不著急。
他一邊嘮叨,我真是把你慣壞了,一邊繼續向我靠攏。我依然把自己當作家庭的核心人物,堅持學習,自我反思,積極構建美好的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生活日漸走向我們想要的模樣。我也越來越相信,美好因美好而來,每個人都自帶幸福的能量。
本文正在參與從心,遇見幸福 | 一次可以朗讀與聽見的心理專題征文,你也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