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浮塵過隙
4月4日,清明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是我們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每年這個時候,家族里都會組織各家各戶安排人手集體掃墓,回來后聚在一起吃飯聊天,交流敘舊,重新認識一些年輕的面孔。
十幾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當大家都居住在村里的時候,家家戶戶都互相認識——不管是年紀大的還是年紀小的。后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陸續有人從村里遷到縣城或其他市縣,傳統的宗族觀念也逐漸淡化,互相見面的機會也少了,后來出生的晚輩相互之間也不認識了,生疏自然在所難免。
4月2日,家族決定這天去掃墓,這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前一天還在上班呢。要確保去掃墓,只有前一天從海口回來了。考慮到剛在外出差一段時間才回來,而且開夜車安全系數比較低,所以我決定4月2日6點半從海口趕回東方掃墓,這個時間應該可以趕的上。
早上6點45分出行,在市區加油站加油的時候,遇到同事XXY,他告訴我從海口上西線高速得從澄邁老城白蓮互通那上,因為此前的高速路已經封路修路了。本來我想從丘海大道上高速呢,看來從南海大道去老城得多花上半小時。
一路上,除了在福山停留十分鐘上洗手間外,一直往前走,在沒車的路段都開到120km/h。雖然我記得自己說過在高速路上盡量要把車速控制在110km/h以內,相對來說會安全一些,畢竟車速越快,危險系數越高。
估計是我們出行比較早,所以路上車輛相對較少,不像以往的節日9點鐘才出門,路上總是很擁堵,比平時多走一個小時是很正常的。鑒于這種情況,看來以后遇到較大的節日就要提早出門了。
9點45分,我們到達東方下高速路。我打電話給老爸,老爸說掃墓再過半小時就完成了,估計我趕到那的時候一切都忙完了。我算了一下時間,從東方去到昌化墓地得花上1小時,真的是去到那了,那邊已經完工了,那去了還有什么意義?算了,就不去了,今年就留個遺憾吧。
我回顧一下整個行程安排,首先我們晚出門15分鐘,半路加油以及高速路封路又多支出45分鐘,一個小時的額外支出,這一個小時足以導致不能及時掃墓。主要原因是提前沒有準備好前期工作,如加油、了解路段變更情況(近期一直在修路),也沒有考慮到會晚點些時間。如果是6點出門的慶,車輛少,海口到東方兩個半小時就可以到,再趕去掃墓1個小時或再考慮堵車半小時的話,10點鐘前到墓地還是來的及的。
就這樣,今年我沒有去掃墓,沒有去爺爺奶奶的墓前清掃祭奠,沒有和家族的長輩及兄弟姐妹們一起在墓地進行交流,沒有在列祖列宗面前祭奠,沒有帶玥玥體驗這種集體掃墓的活動。過去的這一切不會再重現,只有看明年的了,明年如何誰又能確認呢?
今年,老大也沒有從三亞趕來掃墓,他在前一天已經說了,也許是去年一年他發生了太多不愉快的事了,加上昨晚他還在工作。老三按常年慣例是要去掃墓的,結果他在前一天晚上喝酒到凌晨4點鐘才回家,早上老爸怎么叫他也沒醒。用老三的話說,他醉酒了。今年,三兄弟都沒有去掃墓,妹妹出嫁了在男方家掃墓也沒回來。
其實,對于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列祖列宗一點印象都沒有,甚至他們的事跡也鮮有耳聞,在墓地上有的是對列者的尊敬和緬懷,畢竟長輩們對他們可是有追憶有感情的,我們理應承繼這種情感。
至于家族觀念,真的是越來越淡薄了,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好多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感到陌生,沒有什么交流,或者一年就見一回打個招呼,明年還得重新來過。這是我們家族組織的不嚴密,還是這是必須的發展趨勢?個人越來越獨立,相互依賴的程度越來越低,于是乎,家族就逐漸瓦解了,變成了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
既然個體已經走到家族的前面,那就要注重個體的發展,個體越強大越不依賴群體,或強大的個體可以引領群體的發展;如果不注重個體的發展那沒落的是落后的個體,就不要怪家族了。
我要做強大的個體,那就要持續做好每天要做的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