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9.28 《劉潤5分鐘商學院-商業(yè)篇》
1.3? 貴和便宜是相對的--比例偏見
找到一個小的價格基數(shù),展現(xiàn)一個大的優(yōu)惠比例,會讓消費者獲得巨大的價值感。
在很多場合,人們本來應該考慮數(shù)值本身的變化,比例偏見卻使人們更傾向于考慮比例或者倍率的變化。也就是說,人們對比例的感知比對數(shù)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如果你把一個20元的東西還價到15元成交,一定比把125元的東西還價到120元更有成就感。由此可見,人類其實是多么不理性啊!也正因為這種不理性的存在,才有了消費心理學的誕生。
商家應該如何利用比例偏見的邏輯來銷售商品?
第一個方法是換購。比如1000元的鍋送一個價值50元的勺子,商家可以試著把贈送的勺子換成另一種換購的邏輯:買1000元的鍋,只要加1元,就可以得到一個價值50元的勺子。兩種情況看似沒有本質的變化,但是在消費都心中,比例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第二種方法是比較。比如一個賣電腦的商家,想把4G的內存條賣掉,單獨一個4G內存條賣200元,顧客可能買,也可能不買。但商家告訴顧客,一臺4G電腦賣4800元,而8G的電腦只需要5000元,顧客可能就會覺得:"哇,電腦性能提高一倍,卻只需要加200元,真劃算。"
劃重點:
第一,價格低時講比例,價格高時講數(shù)值。第二,用換購的方式,讓消費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價格變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這樣會產生劃算的感覺。第三把廉價的配置品搭配貴重商品一起賣,相對于單獨賣這個廉價商品,會更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