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入了寫作群,推薦閱讀的第一本書是《朱天衣的作文課》,看了看豆瓣上該書的簡介,是臺灣的作文課老師朱天衣為小朋友寫的一套書,朱老師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寫作心得融會貫通,穿插在60個主題中,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動腦,搭建一座包羅萬象、五花八門的作文世界。
這會對寫作有幫助嗎?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買來了這套書,厚厚的盒子里是5本大大的書和5張光盤,第一眼就喜歡上了書里精致的插畫,大象和小老鼠活靈活現的出沒在文字中間。再看那些躍然紙上的文字仿佛置身于一個生動有趣的世界,讓自己也有了動筆寫點什么的沖動。聽音頻又覺得像是一個鄰家的大姐姐在跟我分享自己的世界,聽到她說起在醫院推著父親繞著圣誕樹轉圈,不禁鼻頭一酸。聽到她說自己小時候的頑劣行徑,不禁莞爾一笑。
先說說我的收獲吧
1.發現
學習寫作最大的障礙不是智力,不是淵博的學識,而是要克服我們的情緒:恐懼和固有認知帶來的束縛。
以前總以為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不好,是自己讀的書不夠多,見識太少的緣故,看到朱老師把身邊的小事物都描繪得淋漓盡致,感覺自己只是忽略了身邊的美好,就像羅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現在早上上班,看到路邊開滿花的樹,會想如果是我,該如何描繪這春天的風景呢?看到垃圾堆旁被砍下來的樹枝,上面還滿是嫩綠的葉子,會想該如何表達我的惋惜之情呢?
2.表達
晚上哄孩子睡覺的時候要講故事,繪本看厭了,于是就搜腸刮肚的講那些典故:司馬光砸缸、小馬過河、灰姑娘、白雪公主,興許是我講的太乏味了,孩子的注意力一會兒就轉移到其他地方了。
看完《新買火柴的小女孩》,我試著用朱老師的方式講給孩子聽,他趴在我的身上目不轉睛的聽完了我改編的故事,還津津有味的和我探討了火柴是什么的問題。
原來不是繪本上精美的畫面才能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語言也是可以營造出畫面感和參與感的,語言還可以激發出無限的想象世界。
3.趣味
我們總是看別人把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詩情畫意的,而自己卻是柴米油鹽,雞飛狗跳。
同樣是去旅行,你帶回來的只有會漸漸消逝的記憶和留在相機里再也不看的照片,別人帶給更多人的是圖文并茂的游記和攻略。
同樣是看一場電影,你跟著主角一起哭哭笑笑,轉身就忘記了具體情節,別人卻認真記錄下那些感動和觸動,并且分享給想要了解更多的人。
同樣經歷的事物有很多,每個人的收獲卻大不相同,有趣和無趣的界限,只在于你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還是尊重了自己的感受。
對于朱老師而言,她的世界里到處都是一顆顆的珍珠,串起生活的每一天。
就像書的封底上寫的:寫作的關鍵,不是寫作技巧,而是要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經驗,享受想象力的馳騁,得到寫作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