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越劇,不僅僅是因為它優美的旋律,更因為其講述的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小時候無意中聽說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不知道從何時起梁祝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影響了我,以致我培養了當下年輕人少有的興致——聆聽梁祝越劇曲段。
越劇曲段《十八相送》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中經典的唱段,描述的是梁山伯送別祝英臺一路上的情景和對話。祝英臺那個年代的婚姻嫁接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上,未婚女子基本上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丈夫,但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在十八里路相送途中,祝英臺多次暗示自己是女兒身,只可惜老實的梁山伯不知其用意,最后祝英臺為了爭取嫁給自己心愛的人,女扮男裝的她以家有“小九妹“為由自許終身,囑咐他早日來提親。暫且不追究他們的結局是怎樣,至少在那個封建的年代,祝英臺拋棄了時代賦予的雜念,為爭取自主的婚姻作出了那個年代被認為不知恬恥的舉止,是值得稱贊的。時下,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很多大齡未婚男女,在這個群體中,有部分人因為迫于壓力而草率選擇了相親式的婚姻,而只有小部分人他們還在為選擇自主的婚姻而不斷奮斗著。在我身邊有這樣的事:一對男女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可能因為年紀大了的緣故,兩個人似乎在沒有感情基礎的情況下選擇了婚配。男的是我認識的朋友,從他的言語中我體會到了他的無奈,后來也有人評價這是一樁貌合神離的婚配。因為是認識的朋友,而且也已經有了婚約,因此我也不能說什么。聽著越劇《十八相送》,再結合自身的情況,我忽然想感嘆:尋找自主的愛需要一份勇氣!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