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講的是在遠離塵世的山水之間悠然生存,或采菊或作詩,抬眼望去就是郁郁蔥蔥的山巒。遠離塵世,便是自由,也就是一種隨遇而安的美好生活。還有同樣是他描寫的世外桃源,也是多少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與世無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也是“不爭”,也可以說是隨遇而安。這樣的生活誰不向往?
隨遇而安謂之“不爭”,提前說好在公交車上不和別人搶座位不算,這應該算是一種禮貌,與人方便。真正的隨遇而安就是安于現狀,漸漸頹廢。
就比如那一次的我,在打籃球的時候,本應該是我防守的人在一次次得分后,我竟然產生了“反正我也防不住就隨他去吧”這樣的想法,于是本來應該可以阻止的得分也被我一放而過,越是這樣越是沒有了防守的欲望,比分就漸漸拉開。
就是這樣一件事情,在我休息的時候猛然越入我的腦海,其實我本來也就不是什么特別自律的人,也確實有一種得過且過的危險心理,安于現狀,就這樣慢慢的頹廢下去。
也是在那件事情之后,一個無意中的想法讓我悚然驚醒“現在的社會是不允許我們隨遇而安的!”
大一的放縱讓我的成績逐步下降,考試結束后一次次安慰自己,“沒事就比上次低了幾分,不打緊”,但是就是這一次次不打緊讓我一退再退,險些沒有了反擊的機會,這樣的隨遇而安才是最為可怕的。
在古代,你可以自己自足,于是便有了可以與世隔絕,自由生活社會條件。
然而在現在這個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的社會中,隨遇而安就意味著漸漸頹廢。
就比如在一場招聘會上,一家你喜愛的公司只剩最后一個招聘名額,你會放棄么?不可能的,如果放棄,無法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是小,沒法工作沒有立足之地就是大事情了。
不是說必須要找工作,只是舉個例子,再這樣重要的時候都信奉“不爭”,那還有什么時候會選擇努一把力,爭上一爭么?就算不找工作,自主創業也是要爭搶資源的。
所以,千萬不要有著隨遇而安的心態,不要在自己20多歲的時候做著80歲的事情,這個社會還是要爭取到的才是自己的,只有進步才不會淹沒于人海中。
但是不要忘記,那一刻的爭取,需要的是日常的積累,長時間鍛煉出來的能力,所以平時生活中的學習就已經實在爭取屬于自己的一個美好未來了。
剛剛想到這里的時候是真的很害怕,害怕自己就此頹廢,也很慶幸,慶幸自己發現的早,還有補救的機會。
所以,隨遇而安?至少在我們還能拼的動的時候是不太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