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和進步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你還在堅持學習,追求進步和提高嗎?

1

從進入小學到大學畢業,我們學習了十六年,這是我們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學習經歷,也是我們最重要的集中學習的時間。

上學的時候,我們每天都要做很多練習題,這是我們重要的學習方式。尤其高考前,大量刷題是我們的日常功課。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一節課時間,輕松高效的完成一套模擬題,會有滿滿的成就感。能在一節課時間內基本完成,那么這一套試題難度應該不會太高。

大部分題目我們都能搞定,可能會有個別的在完成時較吃力,或者心里沒底,或者搞不定,這時候內心是最滿意的。這次練習讓自己感覺知識掌握的還不錯,個別地方還需要再重點練習提高。

其實,那些輕松完成的題目很難幫助我們提高,無非是再一次復習熟悉,讓我們保持題感。真正讓我們進步的機會,就藏在那些我們無法搞定的題目之中。搞不定的難題讓我們有挫敗感,讓我們痛苦,但就是在痛苦中我們進步最快。

2

人對于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在舒適區我們做事感覺得心應手,對這個環境中的人和事感覺很舒適。在恐慌區,我們會感到憂慮,恐懼,不堪重負。在學習區充滿新穎的事物,一般也不會是完全陌生的領域,在這里可以充分的鍛煉自我,挑戰自我。在這個區域的學習效率是非常高的,是真正在學習。

我們一般不會進入恐慌區,即使真的誤入,也不會長久的鏖戰。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依戀舒適區,沉溺于舒適而沒有機會成長。

我們努力進入學習區,讓自己保持學習狀態。當你感覺自己很舒適的時候,可能你追求的只是形式上的學習,并不是真正的學習區。閱讀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我們擠占自己休閑的時間,努力的閱讀學習。如果只是讓信息流過腦海,受到一番新鮮刺激,這個過程會很愉快。但這時候你沒有離開舒適區,只是在消費別人的觀點,你收獲了一次越快的閱讀體驗,但對成長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學習的過程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如果不是休閑閱讀,我們應該克服惰性,讓頭腦中的思維運轉起來,帶著問題和思考來閱讀。翻完每一頁的內容,并不是閱讀的結束,完整的閱讀還包括最后的思考分析和整理輸出。

隨時隨地的學習,就是隨時隨地的不放松,時刻保持著警覺性。從當下的環境中,尋找學習的機會,發現能給自己帶來思考的觸發點,讓自己有練習的機會,從當下的情景中學習提高,不允許大腦閑置。

3

當我讓自己離開舒適區的時候,就要時刻保持緊張狀態。

跑步是最簡單有效的鍛煉方式,不久前我決定開始培養跑步的習慣。培養習慣的訓練過程,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為了從晚上擠出跑步時間,我要改變剛剛成型的晚間寫作習慣,打破剛剛建立起來的舒適區。回想一下,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跑步了,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自己都被嚇了一跳。不只是跑步,也沒有其他的運動計劃,主動的身體活動幾乎沒有。從這樣的一個基礎開啟跑步計劃,就是逼自己離開舒適區,帶著一點點的恐慌進入學習區,這不會是一個輕松的過程。

為了堅持公眾號文章日更,絲毫都不敢放松。清晨一起床,就不允許頭腦閑置著,就要從腦袋中往外擠靈感。邊刷牙邊開始思考今天的寫作主題,構思文章要點和案例。比如這篇文章,就是早上刷牙刷出來的,洗漱完趕緊寫下來,不然一會兒就忘了。那么,堅持日更,到底是一種折磨還是修煉?

學習和進步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當你感覺舒適的時候,就要警惕了,很可能你又沉入了舒適區。追求成長,就是追求挑戰,不會是一種很自在的感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