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遺愿,清單會是什么?

days-the-bucket-list.jpg

曾經有一項調查,一千名被調查者被問及是否愿意提前知道自己的確切死亡日期時,96% 的人答案是否定的!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車禍,說撞上就撞上了,當你真的可以掰著自己的指頭過日子時,你會想做什么呢?也許問題問得很老套,但我想答案肯定會是千奇百怪,天馬行空的。

近來看了朋友推薦的《The Bucket List 遺愿清單》,先不說影片內容如何,其最大的看點之一便是戲中的兩位奧斯卡影帝級主角了,其中一位是我非常喜歡的好萊塢黑人演員 —— Morgan Freeman[摩根·弗里曼],另外一位同樣是聲名顯赫的人物 —— Jack Nicholson[杰克·尼克爾森]。兩位七十高齡的老戲骨,聯手演繹了一場結束前的生命之旅。

Nicholson 飾演的是一位患有絕癥的富翁 Edword,在病房里結識了由 Freeman 所飾演的遭受同樣命運的機械工 Carter,同是天涯淪落人,于是兩個老頭一見如故,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當 Carter 得知自己大限將至的時候,他開始在一張紙上羅列自己曾經想做但沒有做的事情,中途卻發現這是件十分可笑的事情,自己快死了寫這些還有什么用呢,巧的是被他揉掉的這張紙被 Edword 撿到了。于是,兩個老人,一紙清單,一個性格開放,一個性格保守,一個有錢卻失去了親情,一個沒錢卻擁有親情,性格的差異,貧富的差距,一次生命末的旅行便開場了。從非洲到亞洲,從平地到高山,在 Edword 的友情贊助下,Carter 最終了無遺憾的完成了清單上所寫的每一項內容,而 Edword 也在 Carter 的感化下拾回了闊別已久的親情。

影片的結局是美滿的,是眾望所歸的,同樣,它所帶來的思考也是發人深省的。回到之前的那個問題,當你真的可以掰著自己的指頭過日子時,你會想做什么呢?我想,這時的你先不管自己想做什么,現實是你是否會像 Carter 這么好運,也能遇到一位像 Edword 這樣窮的只剩下銀子的人,恐怕這個答案就不是那么的樂觀了吧。于是問題出現了,你不覺得在這屈指可數的日子里做這些事情晚了點嗎?為什么不提前,為什么不在想到的同時就去付諸行動呢?難道也要像 Carter 一樣躺在病床上把這些列出來留作遺憾嗎?所以,影片要告訴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份清單,但這份清單不該誕生在生命將要終結的時刻,即便出現也要像片中的那樣,確保上面的每一項都已經畫上了重重的刪除線,不要給自己留下無可挽回的遺憾。

當然,影片帶給我們的思考不僅僅是完成愿望的問題,還有思考人生意義的問題,這讓我想起了許三多的座右銘:做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什么是有意義的事情?自然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衡量的標準,不過影片中出現的一段對話或許能幫我們統一這個答案。在埃及金字塔上,Carter 曾問過 Edword 這樣一個問題,他說:古埃及人有一個美好的愿望,當他們的靈魂到了天堂的入口時,神明會問他們兩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將決定能否進入天堂 —— 你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快樂了嗎?你為他人帶去快樂嗎?請記住這兩個問題吧,當有朝一日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你可以捫心自問了。

俗話說人生苦短,人一輩子其實沒有幾個明天,或許我們并不需要像電影里那樣一定要列一張清單出來,一項!或許只需一項就足以,它不見得有多么偉大的意義,但為之付出為之努力,當你終有一天完成的時候,你會為自己感到自豪的。

隨便說一下,影片的片尾曲很好聽,來自 John Mayer 的 Say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