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明睿智的所羅門國王連做夢都不同凡響。
睡夢中,一位圣賢告訴了他一句洞悉世間一切真相的話語——不幸的是,大夢初醒的所羅門國王,將這句箴言忘得一干二凈。
不過不要緊,所羅門是國王,他不但有戰無不勝的將軍扈從,更有決勝千里的謀士輔佐。他相信他的謀士,就像相信他的左右手一樣。所羅門把所有的謀士都召集在一起,限期七日,讓他們把這句洞悉世間一切真相的箴言想出來。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更何況是一群智商超群的謀臣?
所以這句箴言很快被破解,它只有五個字:“這也會過去。”
榮耀與屈辱會成為過去;
憤怒與歡樂會成為過去;
君主與帝國會成為過去;
農夫與收獲會成為過去。
過去了,就過去了。
不論是春天的柳還是夏日的蟬;
不論是初秋的霜還是寒冬的梅。
(2)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靈山法會,釋迦牟尼手捻金婆羅,遍示眾比丘尼卻不置一詞,若不是后來迦葉破顏一笑,這無上妙法,險些斷了香火。
真斷了,也就斷了。
八萬四千劫和六十個剎那的一彈指,說到底并沒有什么分別。
永恒是妄念,佛法也是——如果我們了然了“應作如是觀”的奧妙。
(3)
然而人世并不虛無。
綻放在臉龐的歡笑和滑落于唇角的淚滴都是真實的。
恰是這種真實,讓我們感知了自我的存在。
也恰是這種真實,讓“這也會過去”和“應作如是觀”有了非凡的意義——
在它過去之前,在以超脫的態度看待它之前,先讓它發生。
總得走過千山萬水,才有資格贊美故鄉;
總得遍閱悲欣交集,才有能力安撫靈魂。
(4)
所以,別太著急讓一切都過去。
既然它總會過去。
反正它總會過去。
(5)
堅強和勇敢都很不容易,但似乎除此之外,面對困境,我們也并沒有更好的選擇。
所以,與其將時間耗費在期冀這一切都盡快過去之上,
不如嘗試堅強和勇敢——這也許是讓這一切盡快過去的最快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