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你會暴怒?為什么會這么偏執(zhí)?

全能感

前文說到了,自戀、性和攻擊性是人類所有心理和行為,背后的三種基本動力。這部分先說自戀,從“全能自戀”談起。

全能自戀也被稱為全能感。精神分析認為小嬰兒剛出生時,都是活在全能感中的,他們覺得世界是渾然一體的,不分你我,不分彼此。

他們覺得自己像“神”一樣,一發(fā)出一個念頭,世界都會給予及時的回應,否則他們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無助感,然后神會變成魔,產(chǎn)生毀滅世界的感覺。

是不是感覺,很像玄幻小說,但它很真實。玄幻小說和影視作品一樣,像x戰(zhàn)警、超人、閃電俠等都是全能自戀的展現(xiàn),好像人真可以像全能的神一樣。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在心理學看來,人的很多行為都是在追求全能感。所以這是一個極為深刻的東西,在武老師看來,它可以說是,催生了人類社會的一切,甚至包括災難。

問題:什么時候你體驗過自己無所不能的感覺?玩游戲的時候,小時候跳皮筋,每天玩,感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 太爽了;

長大了玩游戲,尤其是剛開始,玩簡單關卡的時候,沉浸其中,然后覺得自己可以通過任何關卡,就是特別爽。

分享一段魯米的詩:

所有止渴的容器,水壺,水桶,

必定開始厭倦于我了,

我體內有一位口渴的魚,

它有著永不饜足的口渴!

指引我通往大海的路吧!

把這些充數(shù)的、吝嗇的容器

通通打碎。

把這些綺想和憂傷也

通通打碎。

且讓我的房子浸泡在

昨夜村外漲起的潮水里,

那藏在我胸口中央的潮水里。

全能自戀與自戀型暴怒

先講個故事,16年4月,浙江省湖州市交警攔下了一輛奇瑞,發(fā)現(xiàn)有27條違法違規(guī)未處理記錄,要做扣車處理。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沒想到,司機96年出生的小哥說,他來自銀河系,如果處理他,他就要滅掉地球,交警和他對話,被錄成視頻傳到網(wǎng)上,立即引爆了網(wǎng)絡。

小哥:我銀河系三分白七分黑,我告訴你!

交警:什么叫三分白七分黑啊?

小哥:誰會制造生物,制造生物就要滅掉,就要剿滅掉的,你知道嗎?

交警:地球只是銀河系最小的星球,你知道伐?這車有27個違規(guī),按法律要扣車,明白?

小哥:你扣了我車,我很憤怒。你要照顧我一下,我就不搞大了。

交警:那不行,我們是講法律的。

小哥:你要講你的法律,我也要講我的法律,我皇家的法律,那就是……你知道嗎?你要激怒我,我是要滅掉地球的,我皇家在整個銀河系,在整個宇宙是最大的,我來這邊就是為了一個……我從小沒受過任何委屈,因為我要登上一個帝位,我要做偉大的帝位。

交警:那你為什么要開汽車?你開飛機好了呀。

小哥:我不開飛機,我開UFO的!

……

這段對話,是全能自戀和自戀性暴怒的經(jīng)典例子。全能自戀就是一個人覺得自己是神。一動念頭,外部世界就會按照自己的意愿給予回應。

如果外部世界不按自己的意愿運轉,“神”就會變成“魔”,恨不得毀了外部世界,這就是自戀型暴怒,這位小哥的事情看起來有點夸張。

但你留意一下熱點新聞,就會發(fā)現(xiàn)每天都可以,從這些事件中聞到,全能自戀和自戀性暴怒的味兒。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成年人如果還嚴重地活在全能自戀和自戀性暴怒中,那就實在是糟糕了,這是心理發(fā)展水平最低的一種表現(xiàn)。

這種人也是徹底地活在一元世界中,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意志,而不能感受到別人和自己一樣,是平等而獨立的存在。

嬰兒與全能自戀

全能自戀是所有嬰兒一開始的心理,傳說中佛陀一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在精神分析看來,任何一個嬰兒一出生都是這種感覺,只是不能說話而已。

這導致了一個巨大的矛盾:嬰兒感覺中,覺得自己是神,但真實情況是,早期嬰兒的能力接近于0,大一些的嬰兒,雖然具備了一些能力,但他的一切基本需求,還得依賴撫養(yǎng)者的照料。

所以,早期嬰兒都活在一個不能調和的分裂中:當撫養(yǎng)者能及時回應,照料好他的吃喝拉撒睡玩,并能給予情感回應時,嬰兒覺得自己像神一樣偉大,他真切覺得,自己的聲音一發(fā)出,世界就能立即滿足自己;

當撫養(yǎng)者不能及時給予回應時,忽視或拒絕了嬰兒的聲音,嬰兒就會立即陷入到徹底無助的狀態(tài),同時產(chǎn)生了自戀型暴怒,恨不得毀了這個世界。

武老師認為,幸好嬰兒不能說話,否則他的語言會嚇死撫養(yǎng)者,覺得自己養(yǎng)了一個妖魔鬼怪。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壞孩子”和“壞媽媽”

前文說到,從一元關系到二元關系,再到三元關系,為的是在更復雜的關系中,消化自己內心的壞。

在嬰兒這,所謂的“壞”,就是當撫養(yǎng)者能及時回應時,他覺得“我”是好的,“你”也是好的,于是有了“好孩子”和“好媽媽”的自體和客體。

當撫養(yǎng)者不能及時回應時,他產(chǎn)生了徹底的無助和自戀型暴怒,這時候他覺得,“我”是壞的,“你”也是壞的,于是有了“壞孩子”和“壞媽媽”。

嬰兒是不能承受無助和暴怒這些“壞”東西的,于是他會把這些“壞”投射出去,甚至三個月前的嬰兒,都不能把“壞”投射到媽媽身上。

那會投射到哪?他會投射到“鬼”身上,我們都怕“鬼”,在精神分析看來,所謂的“鬼”就是“壞媽媽”與“壞孩子”的投射物,這是為了保護“好媽媽”與“壞媽媽”的這種好的關系。

之前時曾經(jīng)有過一個作業(yè):做一個關于“鬼”的夢,如果沒有夢,你可以回憶你對“鬼”的恐懼,然后試著把“鬼”的形象,特別是臉,看得清更清晰點,看看會發(fā)生什么。

當然,如果太害怕,別為難自己,結果很多人發(fā)現(xiàn),自己夢到的或想象的“鬼”的臉,就是媽媽的臉。

比如她脖子很長,但不能穿高領衣服,也不能帶項鏈,一次看到武老師的一篇,鬼是“壞媽媽”投射物的文章后。

她想起自己小時候,和媽媽睡在一張床上,常常想象媽媽轉過身來,現(xiàn)出一張鬼臉,把她掐死。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有了這個回憶后,她就明白她不能穿高領衣服,不能戴項鏈,其實是來自于這份擔心,后來她就可以穿高領衣服帶項鏈了。

必須交代的是:我們心中的“鬼”,雖然常是“壞媽媽”的投射,但并不是說,你真實的媽媽會有這部分的“壞”。

實際上,無論媽媽怎么努力,只要不被及時回應,嬰兒就會產(chǎn)生徹底無助和自戀性暴怒,因而有了“壞孩子”和“壞媽媽”,也就是“壞自體”和“壞客體”。

怎么辦呢?最好的辦法是,給予嬰兒及時的回應,就是滿足他的全能自戀,減少他無助的時刻,減少他暴怒的時刻。

這樣一來,嬰兒的心中就產(chǎn)生了,更多更好的體驗,他心中的“好孩子”與“好媽媽”,也就是“好自體”和“好客體”的部分,就會更多。

然后等嬰兒長大一些,有了一些基本的能力后,就可以去整合心中的“好”與“壞”了。整合必須建立在足夠多“好”的基礎上,才不會被“壞”所淹沒,甚至消滅。

到這兒就明白了,為什么有些人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非敵即友了,因為他們心中的“好”太少,而“壞”太多,所以必須偏執(zhí),這是為了保護心中很少的“好”。

有些錯誤的養(yǎng)育觀念是非常可怕的。比如有人說孩子三歲前是沒記憶的,所以怎么對他都行。其實恰恰相反,孩子越小,越是需要精心呵護,盡可能減少他無助和暴怒的時候。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當嬰兒感知到,他基本上是一個“好嬰兒”,他的媽媽基本上是一個是“好媽媽”,他就從全能自戀和自戀性暴怒中走出來了。

他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有無助和暴怒的“壞嬰兒”的部分,媽媽也有照顧不足的“壞媽媽”的部分,嬰兒和媽媽都是有好有壞,但這個原初自體和原初客體,都基本上是“好的”,他的世界也基本上是可以控制的;

他的一個個具體的意志,經(jīng)常被挫敗,但基本上他的重要意志,是可以得以實現(xiàn)的。特別是他是安全、舒適地存活的。

成年人的全能自戀

一個成年人,如果還嚴重停留在全能自戀狀態(tài),那會變得麻煩很多,因為他的需求和暴怒都和嬰兒不同了。

嬰兒的需求大不了就是吃、喝、拉、撒、睡、玩,以及情感需求,而成年人的需求,則變成各種各樣的物質需求和情感需求,甚至真的想擁有整個世界,這時已經(jīng)不可能找到一個媽媽來滿足自己。

并且成年人的自戀性暴怒,一旦變成攻擊性行為,很容易導致嚴重的破壞。特別嚴重地停留在全能自戀中的成年人,常常就沒得救了。

比如前文說到的精神病患者,他們中的一些病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等方式得以緩解,卻很難被真正療愈。

不過在武老師的觀察中,很多人是沒有覺知地,在相當程度上,停留在全能自戀中,這時覺知道它的存在,就變得非常重要。

特別重要的是,全能自戀是生命的第一動力,人類文明的一切,都是它推動的結果,之前提到的,性和攻擊性的動力,也是它演化的結果。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總結

1.全能自戀,就是一個人覺得自己是神,神一動念頭,外部世界就會按照自己的意愿給予回應;如果外部世界,不按自己的意愿運轉,神就會變成魔,恨不得毀了外部世界,這就是自戀型暴怒。

全能自戀和自戀型暴怒,是心理發(fā)展水平最低的一種表現(xiàn),這種人徹底地活在一元世界中,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意志,而不能感受到別人和自己一樣,是平等而獨立的存在。

2.全能自戀是所有嬰兒一開始的心理,這導致了一個巨大的矛盾:嬰兒覺得自己是神,但早期嬰兒的能力接近于0,他的一切依賴于撫養(yǎng)者的照料。

當撫養(yǎng)者能及時回應,照料好他的吃喝拉撒睡玩,并能給予情感回應時,嬰兒覺得自己像神一樣偉大,聲音一發(fā)出,世界就滿足;他會覺得,“我”是好的,“你”也是好的,于是就有了“好孩子”和“好媽媽”。

當撫養(yǎng)者不能及時給予回應,忽略或拒絕了嬰兒的聲音時,嬰兒就產(chǎn)生了徹底的無助和自戀性暴怒,恨不得毀了這個世界,這是他覺得,“我”是壞的,“你”也是壞的,于是就有了“壞孩子”和“壞媽媽”。

3.最好的養(yǎng)育觀是,孩子越小,越要精心呵護,給予嬰兒及時的回應,滿足他的全能自戀,盡可能減少他無助和暴怒的時刻。

“好”足夠多時,嬰兒會隨著長大,慢慢整合,他發(fā)現(xiàn),雖然嬰兒和媽媽都是有好有壞,但基本都是好的,他的世界也基本是可控的,他的重要意志可得以實現(xiàn),他可以安全舒適地存活。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4.一個成年人,如果還嚴重停留在全能自戀的狀態(tài),會變得麻煩很多,因為他的需求和暴怒都遠大于嬰兒,并且成年人的自戀性暴怒,一旦變成攻擊性行為,易導致嚴重的破壞。

5.全能自戀是生命的第一動力,人類文明的一切都是它推動的結果,性和攻擊性的動力也是它演化的結果。很多人是沒有覺知地,在相當程度上,停留在全能自戀中,這時覺知道他的存在就非常重要。

思考

生活真有意思,世界上最不缺的是打擊、冷嘲熱諷,最稀缺的是關注傾聽,和發(fā)自內心的鼓勵。而提供稀缺,可能是獨特個人的價值所在。

有人會覺得,愛人應該懂自己的全部,即使什么都不說,就應該明白,給個眼神,給個暗示或說句話,就能明白全部意思并執(zhí)行到位,這才是愛。

看了這篇文章才知道。這是愛嗎?這是自戀,源自內心的深度自戀,如果長期出現(xiàn)在一個成年人的普通關系中,那這個人八成是巨嬰。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當然也有人活成了另外一個樣子,就是在親子關系中,沒有情緒,沒有意志,功能就是滿足,滿足父母的所有期待,人生活著就是為了滿足他們的種種要求、期待。

愿你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愿你有一個被愛照亮的生命。

謝謝你的欣賞,觀點來自《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對于本文內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全能感 前文說到了,自戀、性和攻擊性是人類所有心理和行為,背后的三種基本動力。這部分先說自戀,從“全能自戀”談起。...
    一個心理咨詢師閱讀 564評論 0 1
  • 國人為什么愛歸罪別人? 一次咨詢,一位來訪者說,她爸爸永遠都在怪罪別人,怪罪她或者她媽媽。譬如,一次,他爸爸飯沒做...
    照亮你的橘子閱讀 402評論 0 0
  • 余生在一個冬天回到那個曾經(jīng)熟悉的地方,枯枝寒林,老師和學生都放假了。偌大的校園里,只有靜靜的落雪聲。躲在羊絨...
    陸判官閱讀 257評論 0 0
  • 繪本:《敲敲門,誰在家》:會接“門、家、咚、鼓”、《鼠小弟的人有一件小背心》、《語言啟蒙》黃本。 手指謠:《小白兔...
    嘟嘟嘀嘀閱讀 127評論 0 0
  • ??最近項目里面有需求要寫一個浮窗,自己自定義了一個,挺簡單的,分享出來,我會持續(xù)優(yōu)化的,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請大...
    entre_los_dos閱讀 43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