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晚上睡覺前,雷打不動的繪本時間。不講繪本故事,和和不會睡覺。
今天的第一本故事是《外公的旅程》。
2
故事開始時,我問和和,你知道外公是誰么?
不知道,她回答。
外公就是姥爺的意思,外婆就是姥姥的意思,這是不同的叫法。
外公年輕時離開家去看外面的世界,走過很多地方,就越想去看新的地方。
外公在新的地方認識了很多朋友。在加州定居并生下了女兒。女兒漸漸長大,外公越來越想念自己童年生活的地方-故鄉。
你知道故鄉是哪么?故鄉就是老家,爸爸媽媽長大的地方。
和和看向我笑著說,那媽媽的故鄉是在大連,爸爸的故鄉是在邯鄲,我的故鄉是在北京。
女兒長大后,外公帶著全家回到了故鄉,見到了記憶中的群山河流,和老朋友說說笑笑互相講著自己的故事。
外公的女兒結婚后生下了“我”,也就是作者。外公開始想念加州的群山河流。打算去一趟。畫面上外公此時已經是老人的形象,頭發花白。但是戰爭開始了打斷了一切。
媽媽,戰爭是不是和上次那個繪本《戰爭與和平》里的一樣。胖國王帶領軍隊去攻打瘦獅子國王的國家,最后瘦獅子國家勝利了。和和問我。
我想了想,如果解釋清楚還真的費點功夫。她按照上次那本繪本理解也沒錯,簡單易懂,符合她現在的認知。
外公拄著拐杖和外婆一起走在村子的路上,“我”最后一次見到外公和外公的合照。
若干年后,“我”也踏上了外公走過的路,在他奮斗過的土地安家落戶,也開始想起家鄉,“我”終于理解了外公。
“我”非常想念外公。最后一頁上是外公年輕時候的照片,表示外公去世了。
3
講完后,我轉頭看向和和,只見她眼睛濕潤了,閃著淚光。
你是哭了么?我輕聲的問。
沒有,我只是流了幾滴眼淚。說完她把頭轉向一邊,背對著我。
我用手去摸她的小臉蛋,發現她的眼淚更多了。
是什么讓你覺得傷感?是因為外公變老了,去世了么?
我不想長大,也不想你們變老,女兒抽泣著說。
這時她轉過頭來用小小的胳膊摟著我的脖子,把頭埋在我的胸前。
你長多大都是媽媽爸爸的寶貝,我們會一直愛著你的。
女兒帶著哭音說,好。
我沒有再說話,只輕輕拍著她的背。
過了一會,她說,媽媽你開始講下一本吧。
我翻開《阿文的小毯子》,講到中間幾頁,她才抬起頭看著畫面,情緒也好了很多。
和和是個情感細膩的小女生,很早之前給她讀這類帶著淡淡的悲傷和哀愁的繪本時,她都會眼圈紅紅或者沉默或者流淚。
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能深刻理解長大意味著什么,有時候希望長大,有時候不想長大。他們不理解長大和變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是一場只能向前的生命旅程。他們也不希望離開爸爸媽媽。
5
這本書不僅可以引起人們到對故鄉的思念,對逝去歲月的感慨,還會讓人感受到與家人分別的離愁和對親人的愛。和和現在雖然不能準確描述她的心情,但這種感受我相信她是朦朧的能體會到的。
孩童時,無憂無慮的在故鄉長大,圍繞在父母身邊,覺得那就是世界的全部。
長大后,又滿是對外面世界的憧憬,告別故鄉和父母去追尋理想的生活。
年紀漸長,鄉愁越多,思念故鄉的一切,卻又很難回到過去。
人生就是長長的旅程,一代一代的離開父母和故鄉,去尋找自己的生活。對故鄉的懷念,對人世滄桑變化的無奈,對情感的思索,慢慢的長大,慢慢的體驗······
《外公的旅程》讓人讀懂故鄉與遠方。被書評稱贊道:史上最美的繪本。為什么與孩子談論故鄉?像書中描繪的一樣,每個家庭都有寶貴的共同記憶。我們談論故鄉和家庭的歷史,是讓孩子有機會了解與自己相關的過去,豐富生命體驗;更能建立孩子與家人長輩間親密的情感聯結,這份綿延不斷的親情將成為他們未來成長路上的財富和動力。
6
《外公的旅程》曾榮獲美國凱迪克金獎,囊括《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繪本等9項國際大獎,是獻給摯愛親人的一份珍貴禮物。
作者是日裔美籍繪本作家艾倫·塞伊 (Allen Say) ,他12歲時拜漫畫大師語呂新平為師。16歲隨父親移民美國加州。他的作品很多源于獨特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不但可以感受到對人性的深刻領悟,還能體會到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外公的旅程》回憶外公在美日兩國的生活經歷,飽含深情的講述了自己家庭的跨文化經驗,喚起人類對家鄉、夢想共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