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同學去延安參加同學婚禮,順道重游了母校,拍了許多的照片傳到微信群里,還唏噓感慨了半天,頓時原本死寂的群七嘴八舌的聊開了。我冷眼旁觀的看著聊天記錄,心里想著有什么可懷念的。
延安大學簡稱延大,沒有實地去看過的人,單憑從網頁上了解,一定被其悠久的歷史和紅色革命圣地光環所吸引。然而真正走進,卻不禁大失所望。偏僻的地理位置,局促的校園格局,艱苦的設施條件……,這與想象中的大學校園顯得格格不入,大相徑庭的反差久久讓人難以接受。
我永遠也不會愛上這里!因為完全沒有讓人產生好感的地方。不說別的,先說學校的環境,溝壑縱橫的山坳里,既沒有青山綠水,也沒有現代高科技。有的是連綿不斷的群山、一年四季的藍天白云和近在咫尺的紅色教育基地,于是一天無所事事的我們爬遍了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逛完了楊家嶺、棗園、路遙墓……,更多的時候三五成群沿著延河,天南海北的閑聊、閑逛。
跟閉塞的環境一樣,學校的條件也是糟透了。八個人擠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經常一不小心就來一個面對面的親密接觸,于是經常可以聽到宿舍鬼哭狼嚎的聲音,看到宿舍一群人相互扭成一團麻花。平時除了休息,多待一會兒便讓人萬分憋屈。還好十二層的圖書館夠大夠寬敞,里面的各類藏書可以打發無聊的閑散時光,但是哪來那么愛學的人?每次去都坐滿了人,跑去自習室也座無虛席,看來大家都是為了逃避擁擠的宿舍。
跟西安的各大高校相比,延大小的像個麻雀。早晨6點半好幾個學院擠在窯洞廣場出早操,深得女生們喜愛的健美操只能等晨跑結束后才有場地,下午到晚上的時間又被絡繹不絕的散步人群占了去。愛好早讀的同學只好散落在蘭蕙園和旁邊的小樹林,克阿樓后面的暢意園,那是語言類愛好者的園地,周揚樓前面的空地,成了每早上風雨無阻的瘋狂英語的根據地,圖書館后面的先鋒廣場是輪滑愛好者聚集地。教學區馬路對面的運動場,被近水樓臺的體育學院把持著。再也找不到一塊空余的地方了,全被滿滿當當的利用著。
延大四年除了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好像沒有重大的收獲。交了一幫逗比朋友而今天各一方,蹭過無數有意思老師的課堂仍然胸無文墨,看過魯迅藝術學院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表演過的曲目,對藝術依舊一竅不通,完全有悖于“立身為公,學以致用”的校訓。
即使這樣,無論身在何處仍想再回去那曾時刻想逃離的地方,想去女生食堂再吃一次那難吃的飯菜,想繞著曾經深惡痛絕的體育場跑道跑上幾圈……。延大不知何時已經烙進我的心里,雖然有好有壞,卻為身為延大人而自豪。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醒來卻是淚濕枕巾,孤獨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