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死在了我的朋友圈里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的一朋友,R小姐,總喜歡在朋友圈發些照片和日常。日常無非是一些生活瑣事,照片挑幾張靚麗迷人的,其實是P得過于嚴重,美白,磨皮,導致照片失焦,判若兩人。

每個人都喜歡在朋友圈里表現,就像站在深井里朝更廣闊的空間大喊。區別只是,有的人幾天喊一次,有的人一次喊幾天。

R小姐一天按時發三次動態,早中晚像吃飯一樣準時。一張照片,配一段不知道哪抄來的感悟和臆想,表達年輕時的迷茫和不解。

不是假裝,或許是真的太年輕,情緒失控。

而R小姐每一條評論都會認真回復,因為認為每一條評論,都是關心的代名詞。不評論和點贊,你就是我的路人,甲乙丙丁。

我最后終于忍無可忍,把她的動態屏蔽。其實我和姑娘的關系挺好,不是心疼刷朋友圈的流量,是有些東西,確實沒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停步駐足。

自己前幾年喜歡刷空間,其實是太年輕,以為周圍都圍著自己團團轉,是年輕時的躁動和輕浮無處釋放,總要去向世界表達點價值觀或表現自己的生活狀態。

所以,你疑惑,當我們在樂此不疲的刷著朋友圈時,我們在刷著什么?

我想,是存在感。

憂郁發作,寫下心情,看到有人點贊和評論,心里臭屁,呵呵,沒想到還有這么多人關心老子。然后一條評論一條評論的回復。

大爺的,我都傷心成這樣了,基友或閨蜜怎么也不來安慰安慰人家?

恩,這人給我點了這么多贊,下次看到人家發動態,也得去點贊啊,傳統美德不是崇尚禮尚往來的嗎?

哎呦,這人說說不錯,我給人家評論一個。靠,這人照片P的太厲害了,評論刷屏,咱不留下點腳印也不好意思。

媽的,我給她評論,她怎么還沒回復,完全忽視我的存在啊媽的——

于是你一天中花費了多少精力和時間給了智能機,你也不知道,只知道本來可以做些更有意義事情的時間,你卻拿來抱著手機,盯著頻幕,用滿腔熱血,去精心維持隔空喊話的虛擬關系上。

就像兩個在深井里的人,你向外面的世界喊一聲,那口井的人回應你一句,你高興地不得了,于是更加賣力的喊。其實,你可以滿身輕松的坐下來,去看看周圍的風景,陪身邊人聊聊天的。

發現了發動態的諸多麻煩后,于是很少逛空間。偶爾突兀發出的動態,也在證明,自己還活著。

我想,你過得好不好,快不快樂,冷暖自知,不開心就找身邊的朋友傾訴,高興了就縱情歌唱,放聲大笑。總抱著手機,把僅有的一點情感和慰藉,像倒垃圾一樣向虛擬的世界傾倒,心情展露無遺,注意力聚焦在虛擬中,總會錯失很多東西。

我的一哥們,做生意,買了部智能機,但就是喜歡用的是老版的諾基亞。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那種。偶爾定個鬧鐘,待機時間特長,關鍵時候還能當打架利器,因為抗摔性比較好。

我問他是不是懷舊,走懷舊風。

他回答,不是。就是喜歡簡單,就是不想把尚好的時間花在毫無意義的東西上。

而他的智能機上,裝的軟件也很簡單,一個聊天工具,一個音樂app,外加一個網頁瀏覽器。如此而已。

有空就看看新聞,大新聞總是錯不了,八卦從來不看,下載些喜歡的音樂,能打電話的就不發短信,能發短信的就不用聊天工具。因為簡單,實用。更多的,是減少些不必要的復雜,和對某些技術的依賴性。

而更多的時間,他加了個學習交流群,經常在里面豐富知識。除此之外,摒棄一切虛擬飄渺的東西,把大把的時間陪在老婆孩子身邊。如果尚有余力,就培養些興趣愛好,出去旅游轉轉,多交些朋友,生活竟然也過得充盈豐富。

你把大把的時間,留給了冰涼的現代機器,而有些人,把美好的東西,分享給身邊每個愛的人。

就像有些人喜歡在狹隘的井底喊話,思想和行動早已被禁錮。有些人卻已經付諸行動,越出深井,去更廣闊的空間看看。

前段時間,我在樓頂上乘涼,見到一對穿著清爽的老人在一起散步,老頭停步,在原地教起了老伴打起太極拳,兩位老人一招一式,行動緩慢,但動作認真,臉上溢滿了充滿了陽光的笑容。

我站在樓頂,感覺很這畫面美好,讓人動容。因為感覺這是兩人最好的愛情。

轉念想,如果兩位老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各捧一個智能機,老頭刷新聞,老伴看朋友圈,彼此誰也不理誰,該是多么大煞風景。

而我能想到的幸福,是能伸伸手就能抓到你的手,轉轉臉就能看到你的笑容,即使不能,也要把青春的時間,留給身邊還未遠行的人。

而不是說,我千里傳音,你敷衍一句,卻從此死在了我的朋友圈里。

手里僅存的,是冰涼的金屬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