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處處可見幸福的人兒,他們的生活,各有各的幸福;
而不幸的人卻也是比比皆是,他們的生活,卻大致相同——
想要的得不到,得到了不滿足。
前者,要么貪心要太多,要么想要卻不行動。
拜托,干瞪眼誰不會,躺著就能實現夢想誰還站著!?
后者,要么得到的太容易,要么還是貪心,沒有管控欲望。
喂喂喂,古語都有云了,知足常樂,不知足,當然沒法經常快樂幸福??
貪心的問題,聽人勸可以治,摔跟頭也能治,自己選。
知足常樂的問題嘛,于我而言,會時常提醒自己,懷敬畏,常感恩。
敬畏世事,明白,不是你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隨遇而安;
感恩擁有,懂得,得到了的也不一定常駐,知足才能常樂。
此兩者,歸根到底,都是“治心”,讓內心擁有力量。
除此,便只有一個問題,就是“想要卻不行動”。
行動力的問題唄。
環顧四周,身邊的人,十有八九都在抱怨:
“啊啊啊,為什么我總是拖延?
明明知道這個事情很重要,可就是不想做怎么破!?
什么都做不好,人生好失敗……
為啥我總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不停地刷劇、打游戲,還有吃吃吃?
都是他的錯,要是他不這樣,我也不至于……
…………
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都說“主動承擔責任”是成熟的表現。
看看多少人,打著成年人的旗號,行“推卸責任”的孩子式行為?
把責任推給“過去”,“如果我當初那啥了,我現在就不至于這樣……”
推給“環境”,“你不知道我遭遇了什么,如果你是我,你也會……”
更多的,是推給“別人”,“就是因為他!因為他我才沒有……”
積極主動的人都知道,沒有任何人可以控制和傷害你,除非你自己愿意。
想要幸福生活的你,請不要把責任推給其他人。
你的選擇,造就了你的人生。
不是因為拖延,你才沒完成任務——而是你不想完成它,所以選擇了拖延;
不是因為沒有自制力,你才打游戲停不下來——而是你想要打游戲,所以選擇了我是一個沒有自制力的人;
不是因為環境,你才一事無成——而是你不想面對努力了卻還一事無成的人生,所以選擇茍且于環境;
每個人都有快樂和成功的資源,同樣,每個人已經具備了“自律力、行動力、思考力”等一系列能力。
最重要的是,你是否選擇,去開發你自身的資源。
這是第一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接下來,明白要選擇了,也開始要行動了,如何邁出幸福生活的下一步呢?
積極主動,是任何一個高效能人士必備的習慣,也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
很多人會說了,積極主動我知道啊,就是做事情積極點,與人交往主動點,不想做的事情也能積極主動去做,對不對?
錯!你以為的積極主動,卻還停留在最淺的層次上。
先來看,什么是“積極主動”。
問題來了,如何使用自我意識?
——分身術。
分身,即為“覺察”。
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在情緒上來的同時,覺察到“小我”的胡作非為,做到讓“理性的自我和感性的小我分離”,此為“分身”。
不斷練習“主動分身”,就是增強覺察力,愈發成熟與自律的過程。
當然,覺察的功力需要慢慢修煉,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對于情緒起伏大、從未有過覺察經歷的你來說,先做到“后知后覺”,即事情發生后,能夠覺察反思。比如今天下班和路人甲吵了一架,當時在氣頭上,情緒的洪荒之力太蠻橫,回到家中,可以覺察到自己當時被小我控制,這是第一步;
而后,是“當知當覺”,事情發生的當下,可以抽離分身出來,理性地看待小我的行為,馬上動用覺察力;
再后來,就是“先知先覺”,憤怒、悲傷、焦慮的情緒將要啟動之際,馬上抽身出來,觀察小我行為背后的動機。
當你啟動分身的那一刻,小我自動就被打回了原形。
具體來說,如何分析小我,小我到底是如何運作的,這涉及人類行為本質模型(俗稱“甜面包熱湯模型”),請參見胡蘿卜加大棒,不如“甜面包加熱湯”來的過癮!
觸發器有正向作用,比如文中提到的“早睡早起皮膚好”這一行為。
動機是“身體好、皮膚美”,觸發器就是“早睡皮膚變嫩”。行為的持續會讓觸發器更加靈敏,從而讓“早睡”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容易。
同時,我意識到,生活中也存在負向觸發器。
比如我身邊的一個姑娘,總習慣把周圍朋友當做她的“垃圾桶”,隨時隨地傾吐自己的煩惱與不快。
“這個事情好重要,必須做,可我就是不想做,然后我現在好憂愁,好難過…”
“好想學英語,可總也學不會,好難……”
事情重要,沒見到她馬上去做,而是先來抱怨一番;
英語重要,沒見到她去學,而是略有矯情的先來訴說一通。
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吧,很多人會奇怪,他們為什么明明知道還不去做,為什么總是在說下次還這樣?
用TMMRT模型分析一下,其實他們背后的動機很簡單。
就是不想付出勞動去做這個事情,但內心又有不安,所以靠傾吐來緩解焦慮,暫時性回避問題。
有了不想做的動機之后,就有了與人傾吐逃避問題的行為,而后總是能得到身邊人的安慰作為回避問題的獎勵。在此過程中,“傾訴-回避問題-暫時的舒適”的觸發器就會變得越來越靈敏。
分身是什么,就是下一次再遇到同樣模式的自己,記得當即覺察,而后選擇,做更加積極主動的自己!
之前談到,我們日常所談論的“要積極主動去做什么”,是意愿層面,屬于最表面的積極主動。
第二層次,是資源。學會積極主動利用身邊的資源,擁有對外界環境的控制能力,不要將責任推給環境。要記住,任何一個人的資源都是充足的,只是,你要張嘴要。
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創造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外部環境,并通過自我意識來主動做出選擇,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第三層次,是選擇權。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擁有選擇權。還記得嘛,沒有任何人可以控制和傷害你,除非你自己愿意。
最高層次,是自我選擇。
“我知道,我自己,究竟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這是由自己決定的,而不是他人,更不是環境。
無論大的形勢如何,無論所處環境如何,無論他人如何看待你,無論父母如何期待你,無論朋友如何要求你,無論過去如何影響你,都不被如此種種所限制。
此為積極主動最高級。
說白了,積極主動,就是你自己決定你自己的人生。
幸福生活,你已然擁有,就差最后一步
——選擇去過幸福的生活,選擇自己想要擁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