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我們結束了桂花課程,正好這時桂花也差不多落完了,看我們的詩詞和自然的變動結合的多么完美啊。
先來看一首詩:
永桂四首(其一)
宋 ? 朱淑真
彈壓西風擅眾芳,十分秋色為君忙。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
“一枝淡貯書窗下”
我對最后一句特別有感覺,他說“人與花心各自香”,不管自己多么渺小,但是還是會依舊綻放,而且不管人家怎么想。
其實還有一首詩它描寫桂花寫的蠻好的,就是謝懋寫的《霜天曉角?桂花》。詩人開頭用了兩個比喻,他把桂花的葉子比作綠色的云,蓋在黃金屑(桂花)上,來表現桂花非常小,而且并不算特別顯眼。
但是雖然桂花小,但她卻是花中最美的,因為她不僅外表上顯得很小巧玲瓏,還有著濃郁的香味為她錦上添花。
桂花其實有點像蘭花,蘭花也不是那種特別“妖嬈”的,而是長的特別像草(所以還有一個外號叫蘭草),但是它的香味也非常吸引人。從而想起“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這句詩。花開了并不是叫人去欣賞她、去贊美她的(這就有點像《瓶賦》中寫的瓶子的性格:自己雖然不會像鴟夷一樣天天盛酒、總會在王宮里出入,但是這也沒事)?;▋罕緛砭褪且`放的,這就是她們自己,難道還會有花聽到別人說她不好看,就不開了嗎?
我才不管你們怎么想呢
可以說,一種花就是一種人,你要選擇那一種像牡丹一樣開的很大,讓別人都知道你的存在呢,還是當像蘭花和桂花一樣不算很引人注目,但是卻能讓所有人都聞到自己的芬芳的呢?這也沒什么對或者錯,這只是不同。
再回到“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這句詩,不管自己開的花是什么顏色、什么大小、什么味道,自己的那顆心永遠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