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三部曲之《不教養的勇氣》(完整版)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岸見一郎的勇氣三部曲之《不教養的勇氣》,以下是我的十點感悟,希望對大家有啟發,有幫助。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世上沒有【愛不夠】的父母

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是因為缺少愛?如果沒有看這本書之前,我的答案是“也許是哦”。但作者給出了一個新的視角:現在社會幾乎沒有孩子得不到足夠的愛。有些甚至是付出過多,寵溺過頭。然而問題就出在這里:不管父母多么愛他,孩子仍覺得不夠,無法滿足,不斷所求更多的愛。

回想起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很多時候就怕【愛不夠】,只要孩子一哭鬧,就能得到滿足。連老公都說:孩子在你那里總是百般要求,因為你大部分時候都是滿足他的。是啊。這里面有很多一部分我自己的原因,因為我慣有的行為模式就是【在壓力條件下,會采用迎合去面對】。

不光光是親子關系,其他的人際關系也是如此,一預見有人際沖突,就會主動跳出來和稀泥,【一團和氣】曾是我的標簽,直到今年,我才慢慢看清自己的【壓力-迎合】模式。

邊界的建立是多么重要,該拒絕時要拒絕,該接受時欣然接受。正面管教里的【溫和而堅定】,溫和做到了100分,堅定的部分,正在慢慢開始建立。

二、命令式語氣VS.提問式語氣

當我們與孩子說話時會不自覺地用命令式的語氣。比如:趕緊把衣服穿上,會著涼的!“快點起來,要遲到了!”,都是命令式的語氣。

直到有一天孩子用同樣的命令式語氣說話時,我才深刻地認識到原來他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父母的說話方式。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真實地映照著大人的言行模式。

“趕緊把衣服穿上,會著涼的!”換成“如果不想著涼受凍,我們應該做什么?”

“快點起來,要遲到了!”“如果我們不想遲到,現在應該做什么?”

從命令到提問,這一語言方式的改變,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三、關系一旦疏離,父母就幫不了孩子

這一部分主要講述的是孩子不會喜歡責罵,縱使父母的道理再對,孩子也不會聽,等到孩子遇到了困難,父母就無法伸出援手。

特別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如果迎面而來的是家長的指責,這個時候孩子不但得不到幫助,更無法從錯誤中得到成長的機會。

這樣的后果是,要么孩子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會盡量避免犯錯,變得小心翼翼不敢探索;要么可能會破罐破摔,繼續犯同樣的錯,而不會因此得到成長。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是控制自我的情緒,而不是脫口而出的指責。和孩子一起接納犯錯的結果,然后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既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又能夠在錯誤中得到學習和成長。

四、何謂【適度的關注】

作者在這一章的觀點非常有趣:不看孩子也是一種關注。但凡學了心理學或育兒知識的父母都知道【看見孩子】很重要,但在實際操作時會發現,過度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特別是哭鬧時的孩子,往往會出現越哭越兇的局面。

這里,岸見一郎提出:父母只需要看孩子行為好的一面,不看孩子行為不好的一面。我想也許這就是心理學里的“消退”機制,即不強化。

當孩子哭泣時,我們可以看時鐘,看他大概哭多久,也就不會心煩意亂了。而且此時哭泣的孩子發現我們并沒有給予關注,也就不會繼續長時間地哭下去。也許下一次,我們都可以試一試。

五、贊美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因為我們自己的父母吝嗇于贊美,反而會給予自己的孩子很多的贊美。但贊美就像糖果,太多了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的危害。

01 沒人贊美,就不做對的事

習慣性地接受贊美會讓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思維方式”反正沒人看見,就不要做了“。

02 無法挑戰面對的難題

習慣接受贊美的孩子會以好的結果為導向,不輕易接受挑戰,因為接受挑戰意味著失敗的概率變高,失去贊美的風險變大。

03 只要有好結果就好?

習慣接受贊美的孩子可能會為了得到好的結果而想盡辦法在競爭中獲勝,在求學階段甚至可能會為了好成績在考試中作弊。

04 贊美,就是給人做評價

贊美的意義,是給人做評價。岸見一郎認為:贊美,是有能力的人從上往下給予評價,是發生在不平等的上下關系中。

05 過多贊美,會讓孩子渴望父母的認同,無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從小接受父母或老師贊美方式養育的孩子,長大后仍習慣于尋求他人的認同,比如上司、領導、權威人士。不管是自己想做的事,還是不想做的事,渴望得到贊美的孩子,都無法聽從自己的心,而選擇遵守父母或上級的意志行事。

六、給孩子勇氣

我們不責罵,不贊美,那應該怎么做呢?我們可以給予鼓勵,給予孩子勇氣。

認可孩子的價值,讓孩子喜歡上自己,接納自己,唯有喜歡自己,接納自己的孩子,才有勇氣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七、把缺點轉換成優點

【內向】轉換成【專注】,【情緒化】轉換成【勇于表達自己的情緒】,【膽小】轉換成【謹慎】,

把缺點轉換成優點,雖然很不容易,但轉換成功后,真的很讓人安心。

八、幫孩子加分,而不是扣分

只要孩子好好活著,就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所以,把孩子活著當成起點,任何事都可為孩子加分,都可以得到父母的支持和接納,這樣孩子即便遇到問題,也能很好地得到解決,而我們作為父母,也能更好地與孩子相處。

這段意義很深刻。特別是去年經歷了醫院的遭遇,更加覺得孩子的到來本身,就是最有價值的事。

九、人生風格

人生風格的概念類似于性格,但是更易于改變。無論在人際關系中遇到什么問題,都相信自己能夠解決。相信自己對于他人是有貢獻的,認同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就有面對人際關系的勇氣。

而人際關系中的他人,可以看成是【自己需要幫忙時,樂于伸出援手的伙伴】。

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對我有醍醐灌頂的作用。最近因為公司分工,感覺自己的資源和貢獻度都不及其他小伙伴,有很深的焦慮和疏離感;在面對牛人時,也會因為自身積累不夠而自卑,不敢主動鏈接。但是,相信自己是可以對他人有貢獻的,相信自己本身就是有價值的,這一點真的點醒了我。

十、關心他人,不怕失敗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孩子的社會興趣,即把對自己的興趣轉換成對他人的興趣,關心他人。

有勇氣的孩子,不但不在意別人怎么看自己,也不會為了讓他人看見自己的優點,才去面對難題。遇到難題,他們只會關心問題能否解決,不害怕失敗,不怕別人的評價,能從與他人的競爭關系中解放出來。

一想起接下來的職業技能大賽,心里還是充滿了緊張。但這是一個挑戰,可以全面提高自己寫作和演講能力的一個機會。

專注于解決問題,而不再害怕評價的聲音,這樣,才能讓自己從競爭關系中解放出來。而評職稱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加油,你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價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覺得花兒和人是有心靈感應的。用心呵護它,凝視它,和它交流,它就會長勢良好,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原來家里陽臺上的...
    心際流塵閱讀 252評論 0 0
  • 這次回家去給母親過生日,深深感覺到,是該要長大了。現在成績慢慢淡出談話范圍,隨之而來的是工作和婚姻的接盤。 我在以...
    Jimuboy閱讀 324評論 0 1
  • 腰包還未充實的年紀里花天酒地 腰纏萬貫的歲月到來后一切都又失去吸引力 是誰把人類的夢想建立在利益的腳底 又在光芒萬...
    龍星國際教育集團閱讀 31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