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娘子傳奇》我已經幫你看完了,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又是一部經典翻拍劇,準確的說,這應該是新新新《白娘子傳奇》了。


《新白娘子傳奇海報》

白蛇傳的故事源遠流長,起于民間,盛于民間。我們最應該感激的就是千百年來盡管備受封建禮教束縛仍然對自由愛情滿懷憧憬的華夏先輩們能一代代地歷久彌新,將這個故事層層豐富,才有了我們今天讀到和看到的這部悠綿的愛情神話。故事傳至今日,更是為無數電視電影提供了故事原型。只要制作用心,這些影視劇都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將這個故事講述得深入人心。這既是現代創作者的智慧使然,更是這部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動人故事自身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整體觀感

這部經典翻拍劇到底怎么樣呢?是對經典的超越、顛覆還是毀滅?是否和當下全網隨處可見的爛劇、雷劇、“神”劇如出一轍?這幾天一口氣刷劇,剛刷完同步更新的大結局。這部新劇觀看下來,整體感覺兩個字:還不錯

還不錯是個什么意思呢?沒有網絡上一些說法說的那么差勁,但確實能找到不少槽點。說它好,是因為它也確實有自己可圈可點的創新和突破。這部新版本,劇情上老套與創新共存;質感上整體來看布景、道具、服裝等方面都很用心,但是一些局部也有視覺美感缺失的部分;人物設定上讓有些角色更加豐富飽滿,更具哲思意味,卻也讓有些角色完全背離觀眾預期,影響觀看體驗。

前輩們創作的經典,猶如大山巍峨。這部新劇,既不大可能實現對經典的顛覆和超越,也不大可能令起灶爐成為可與之并列的新經典。但是,經典不一定是用來超越或顛覆的,也是用來傳承的。就像白蛇的故事本身就是從最初的地方雜談口耳相傳而傳播開來,后被一代代民間知識分子和藝人們擴充延展一樣。古人們每一次的再創作都是一次對經典的傳承,今天我們所做的也是如此,都是在為后來人繼續豐富這個故事。

基于這些考慮,最終只能在一種很矛盾的心理感受下給這部劇“還不錯”的評價。多處支線劇情按著快進鍵來看的話,還是值得一看的。

下面就從多個方面和大家說說兩個版本的區別,看看新劇有哪些亮點和槽點。

情感基調

這部新劇與92年的趙雅芝主演的經典版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情感基調的不同。

92年版的《新白娘子傳奇》基調清爽明快,如舂夏暖陽。新版則苦澀傷情,如秋冬曉露。這一點能從兩部劇截然不同的選角、人物設定、畫面配樂風格上很容易得到證實。選角和人設下文會專門說到。我們先看看兩部劇的畫面色調的不同。舊版限于當時的技術問題,場景幾乎全部寫實手法拍攝,但依然可以通過建筑、道具的色調看出其質樸、真實、親近生活與大眾的一面。再看看新版,大量暗青色濾鏡的使用,幾個CG制作的關鍵場景都是滿滿的冷色調。

再看更為明顯的配樂。原版的那幾首流傳甚廣的音樂之中,想到《千年等一回》,耳畔就會想起那段有點激昂的前奏和明快透亮的竹笛演奏。另外兩首《前世今生》和《渡情》用情歌對唱非常直接明了地傳唱著前世修來今生注定的緣分。

而新版的曲風婉約清寡,配樂多用鋼琴對這些經典曲調進行極簡化的改編。清緩的旋律,帶來的是一種揮之不去的青春痛楚感。第一集中,許白第四次相遇,兩人撞倒在街角,白素貞戲弄許仙后,沒想到響起的配樂居然是用大提琴演奏的《渡情》,本來美好的情節卻被有意為之地渲染出了滿屏幕的苦澀(就差沒用二胡了)。這種曲風這幾年多在國產青春片用回憶的視角回想沒有結局的青春初戀才用到。

看看這個片段的視頻,感受一下配樂:
http://m.iqiyi.com/w_19s7jfm1wh.html?social_platform=link&p1=2_22_221&isrd=1

往后的劇情中,厚重低沉的大提琴配樂處處可聞,讓整部劇的情感基調異常酸澀。加上年輕化的演員陣容和虐戀式的劇情,這部新劇刻意向青春劇的風格靠近了很大一步。這種處理讓這部劇有了全新的白蛇愛情故事的情感風格,但是也讓后期劇情逐漸狗血、俗套起來。

豆瓣上,這部劇的評分只有4.2分,與這種混搭的風格摻入讓這部劇主題和風格陷入凌亂有很大關系。


《新白娘子傳奇豆瓣評分》

下文說到劇情設計的時候會詳細說說這部劇后期劇情安排有多垮。

選角、人物設定方面

這部新劇選角年輕。“4000年一遇”的美女鞠婧祎自帶仙氣,顏值爆表,初期演繹出了一個少女白素貞的純情爛漫。只是觀眾評價兩極分化嚴重。不少觀眾認為這與其心目中的白娘子性格形象相去甚遠。20多年前,趙雅芝塑造的白素貞形象深入人心,先入為主,確實無法超越。大家不買賬也是在情理之中。我個人對新版白素貞的接受度還是挺高的。可以想想,白素貞修行千年,卻一直留戀在人世間欠的一筆恩情,說白了就是對人間紅塵的牽掛,渴望在人世間有有趣的故事發生,這其中自然包括愛情。這樣一位初成人形、青春躍動的少女,正好需要有人打破常規,重塑形象,讓大家了解到一個充滿好奇、調皮、古靈精怪的少女風格的白蛇。新劇在這方面對白蛇的人物設定與選角都是經過考慮做出的決定,也正是這部劇創新與獨樹一幟的地方。


劇照

劇中其他所有人物角色都大幅年輕化。許仙更加有書生偶像的感覺,而且極其機靈,常給做捕快的姐夫辦案出主意。法海設定除了年輕化以外,法力被大幅弱化。舊版的法海捧著缽盂在街上走,觀眾就會擔心白蛇、小青的安危。新劇中二蛇完全可以輕松敵過“小”法海。新劇還重新處理了法海和二蛇的關系,有種其樂融融的合家歡的感覺。法海聽取師傅“能渡者不殺”“妖分善惡“的指點,知道二蛇向來積德行善,沒有給白蛇和小青制造過障礙。許仙和二蛇還時不時請法海幫忙合作除掉傷人的孽妖。

法海知道白素貞為救許仙將自己的千年妖丹給了許仙后也陷入了反思和兩難。許仙是人卻依靠妖丹維持生命,那他是人是妖?白蛇為了救人獻出自己的妖丹,沒了妖丹還是妖嗎?為此他再度回寺請教師傅。法海對白蛇和許仙之間的愛情似乎一直能夠理解,并沒有過多地阻止兩人的結合,這樣的設計并沒有讓觀眾覺得法海就不像個能得道的高僧。年輕法海的自我反思中充滿了哲思,反而更像一位得道高僧年少懵懂時候必須要有的成長經歷。讓這一形象更佛化、更立體豐富,當然也更討觀眾喜歡。


大結局中的法海劇照

新劇對法海的這種設定也是極其成功和充滿創新與突破的。可是萬物相克,此消彼長。在舊版本,劇情的推力來自于兩處:一是凡間力量,來自于梁相國與許家的斗爭。另一處則是擁有與二蛇對戰絕對治勝力量的法海對許白愛情的屢次阻撓。兩股力量,一股施加給許仙,一股施加給白素貞。二人在與這兩股力量對抗中造就生死愛情。整劇就是這樣形成沖突,不斷產生新的故事,推動劇情發展,故事銜接自然流暢。而在新劇中,法海被有意美化和弱化后,則不足以干涉白蛇許仙以產生劇情推力。新的沖突要形成,劇情要演進怎么辦才好呢?編導們算是捅了個大簍子,也正是這一點,讓這部制作還算細膩與用心的劇,失去了大部分枝干。這個大簍子就是它的劇情設計和推進方式。

劇情設計方面

上面剛說的舊版中的兩條沖突線簡單,而又非常巧妙。白素貞得用法力暗中幫許仙化解來自梁相國為代表的凡間力量,許仙則用凡人之軀和言語說服的方式對抗著法海對白素貞的再三為難。人生在凡世間,便要受世間紛爭的困擾,不可能獨善其身。自己想平靜安穩地和所愛之人過完一生,可注定不能平靜。人妖結合的許仙受到的干擾自然更不可能少。一生行醫積德,廣結善緣,從不找麻煩,但麻煩也會自己找上門來。白蛇想和許仙過普通百姓的生活,可是為了保護許仙又不得不一再動用法力,法海就會再次出現。這樣的設定很有一種《安琪的禮物》的感覺,又無奈又美好。


觀音指點白蛇先入塵世

這個時候觀眾就能明白觀音拒絕白蛇最初皈依的請愿,讓她先入紅塵,才能出紅塵,才可飛升得道的原因,也能明白何為紅塵。原來并非只有男女之愛,只要活于人世間,便在紅塵中。這樣的設計讓許仙和白蛇遭遇到的種種都讓人有信服感,就像每個人的生活,都有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時候。無形中緊牽觀眾神經,越看越入迷,最終成就了一代經典。而新劇中法海和許、白,共同處于對佛法、人生、道法的探索中,劇情推進居然靠虐戀、情感偶像劇中低級的誤會、角色黑化等方式來實現。以至于整個劇呈現出了前期的創新與突破可圈可點,中期情節張力降低,出現推進困難,后期情節張力幾乎消失,出現情節崩塌的局面。可能是制作團隊年輕化的原因,也可能是刻意跟風,中后期劇情中融入了大量青春偶像劇、穿越劇、情斗劇、三角戀、虐戀等雜亂的風格和元素,也大量使用了這些劇種常見的技術含量極低的套路。諸如,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問題,主角就是不說清楚,觀眾都急瘋了,唯獨編導們不急。用就是不說清楚的誤會產生矛盾和劇情推力。這種方法用的太多,導致觀感斷崖式下跌。

時隔二十多年重新翻拍經典,融入現代、青春的元素是必然的,只是沒把握好火候。剛看完結局,對這個不太盡興的結局,我就在想:中后期有那么多功夫用低級的手法讓配角拖劇情,為什么不挪出來好好設計一個節奏正常、更能獲取觀眾情感共鳴的結尾?非要有這么一個節奏上好像要趕著去投胎的收官?

劇中設定的極其失敗的幾位配角當屬許仙姐姐、金如意(許仙做大夫的前東家的小姐)和那只滿世界附身的心魔。

許仙姐姐這一角色的設定,絲毫不迎合觀眾喜惡,完全背離白蛇的故事中許仙姐姐那種祥和質樸的形象,后期還有一兩集的黑化。讓人看了著急、揪心,無比懷念92版中的許仙姐姐。


新版中的許仙姐姐許姣容

金如意這個角色前期還算討喜。和許仙一起長大,深愛許仙,卻以愛之名,干了很多錯事。屢次置白蛇于生死險地,不知悔改。讓這部劇中后期演化為一部徹頭徹尾的神話情斗劇,任由這個不領盒飯的配角靠重復了幾百遍的小手段啰里啰嗦地影響著劇情節奏,讓觀眾想分分鐘棄劇。

那只越發強大的心魔在后期更是成了編導偷懶的完美借口。只要劇情推進遇到問題就祭出心魔,讓他逮著誰就附誰的身,順理成章地完成對任何角色的黑化,制造出新的故事。這一處理,讓后期劇情有一種明顯的重復、啰嗦與拼湊感。心魔的設計,讓我第一個聯想到的是徐克的《狄仁杰》系列電影。有什么不想花心思去設計構造的劇情,就歸為術士的方術,用幻象去解釋。一下子好像什么都說得通了,卻讓觀眾有種被耍、被低估的感覺。

設計這樣的幾種反面角色并不為過,只要處理得當,也會像對法海的設定一樣,改編得極其成功,成為亮點。可惜編導們似乎并沒有認識到這些角色會成為后期拖垮整部劇的魔鬼。

任何配角,在一部故事中都有它的作用和生命周期,該落幕時必須落幕,不然為什么要叫配角。否則過猶不及,必然引起觀眾反感。這種反感,是對劇的反感,而不是對角色。

正是對以上所說的幾個角色的處理嚴重失當,使這部劇后期本該對劇情和主角間的愛情做最后的升華的時候卻只能故技重施,始終停留在這些黑化的配角引起的重復再三的“新”沖突的處理上。這也讓這部本應屬于大型愛情神話類型的劇變得類型邊界不清,主題搖晃不定,根基失去穩定。

盡管成不了經典劇,但本可能成為一時的話題劇和熱播劇的它,因為后期的老套,為迎合觀眾亂入主題以外的元素等原因而失而喪失了白蛇故事的核心,幾乎快要和五毛劇同列班次了。但是起初就說過,這部劇并沒有差勁到爛劇的行列。那它靠的什么,依然值得我們一看呢?我認為是其制作上的用心和成功給白蛇神話營造了一種別具一格的青春化的情感氛圍。

融入青春劇的風格后,初期的劇情上大幅增加了許仙和白蛇拜堂成親之前的篇幅。兩人差點永遠錯過等方面相對于舊版本所做的進一步處理也是既有趣,又能加強對“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的具象化表達,讓觀眾對緣分的玄妙能結合自身經歷產生更強烈的感悟。


白素貞差點回青城山的相關劇情

細膩用心的視覺風格

這部新劇的布景方面可以看出是花了心思的。一旦用了心,觀眾就能感受出起足夠的誠意。特別是室內布景、道具、服裝等方面都是非常不錯的。建筑和室內的視覺表現優良,得多感謝影視行業。近些年來建立了諸多還原度很高的影視基地。標準化作業為影視創作提供了完備便捷的服務,如外景、古建筑、群演等。但我們依然不能否認該劇制作團隊的付出。

當然,視覺方面個別細節上也有明顯不足。像,花草樹木太假,顏色太過艷麗,有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花哨感,而非素雅。室內布景也有明顯的風格單一的缺點。白府、李捕頭家、藥鋪都是同一種裝飾調子。說是高度還原宋朝民居風格,但是卻為追求視覺效果而離現實與居家更遠了一步。家居風格更像北歐、日式、中國現代與中國古典的結合,也沒有將不同人物的居所做明顯的風格差異化處理。

特效方面,本來不想提及特效的,可是作為一部神話劇,仙界、遠景都得依靠后期CG才能呈現出來,又不得不說了。網絡上永遠有吐槽國產影視劇特效的聲音,但我依然覺得這部劇的特效還算良心,絕非五毛,只是整個行業水平所限而已。最后一集的水漫金山的特效也是有所投入才能做出這樣的效果的。


水漫金山
水漫金山

劇中塑造的天仙的世界和一些異度空間的最終效果如何,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哦,對了,有點需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后期處理方面,磨皮濾鏡用的有點過了。

新劇呈現的愛情風格為何是虐戀的苦澀?

開篇就說過的情感基調與舊版迥異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是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的人愛情觀念的差異。甚至為何新版有濃厚的偶像劇風格也可以歸結到這個原因中去。

92年版在情感上采用第三人稱敘事兒,新劇則用的第一人稱。這里所說的人稱是依靠情感的呈現方式來判斷。前者是將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講述給大家聽,考慮到結局是大家都飛升成仙,修成正果,再加上是第一次系統、完整的熒幕呈現,自然基調明快、樂觀。新劇則是以當事人、故事經歷者的情感視角娓娓道來,“我”不知道人妖結合打破了世間秩序后最終能不能修得正果,也不在乎結果。為何想擁有一份偕老的愛情這么難?要受到萬般離間和阻撓?于是很自然地出現了虐戀般的酸苦。修成正果其實是傳統和世俗認為的圓滿結局,是上一代人心目中的大團圓。但是對于追求自由、彰顯自我的90后觀眾來說,遠在天邊的美好結局卻要用當下的束縛和苦痛去交換,讓眼前的生活只能茍且是一件多么悲痛甚至愚蠢的事情。

新版本的結尾設定在西湖的渡口,場景上形成首尾呼應。多年后,剛出塔的白素貞在西湖的渡口等待為贖回自己罪過而行醫天下的許仙歸來,兩人在最初差點沒能留住對方的渡口見面。相視中,眼中不再是當年的懵懂,而是經歷了如此之多的磨難后的從容。然后牽手,預示今后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舊版本都頓悟后升仙。我更覺得新版的情感處理更現代、應該更符合這部新劇的主要受眾90后的情感期望:被逼到無奈,要失去所愛,定要拼死守衛,萬千蒼生,與我何干,管它明日升仙坐蓮。正如新版中水漫金山時的白素貞的臺詞所表達的一樣。

要問新劇呈現的愛情為何是虐戀的苦澀?被世俗阻撓的愛戀,怎會不苦?

結語

《新白娘子傳奇-最后一幕》

正因為讓觀眾能感受到用心與誠意,同時以全新的情感色彩重現了這部悠綿的愛情傳說。這部劇才在后期情節凌亂崩塌的情況下,依靠白蛇愛情故事本身的感染力,借助全篇成功營造的苦澀又美好的基調和值得贊賞的好幾處突破與創新等特征和優勢,依然值得我們懷著領略別樣白蛇愛情風格的好奇,去看上一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