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俄羅斯實錄,壓箱底的照片都上了。

注:文中部分建筑照片來自朋友的票圈@王燃

暫別實習,終于有了一段計劃之中的空閑時間,想著要出去看看。來不及去歐洲,那就和歐洲搭邊吧。

如今,距離這趟旅行結束近五個月了。回想起來,它帶給我的除了路上的風景和故事,更是回到上海之后依舊保持聯系的,可愛的且志趣相投的人兒們。

(攝于回國兩個月后的上海,大家提前在一起跨年)

去程在新西伯利亞轉機,萬萬沒想到這是我接下來八天見過的僅有的藍天。

登機時候留下這張照片,萬里無云,一碧如洗,把詞兒用上了。

新西伯利亞,寒流的故鄉。

上海的9月天,正是入秋的好天氣,而我進入的是另一個國度的“秋天”,只是這溫差有點大。

俄羅斯的秋天是1°~10°。冬天,大概是是-1°~-50°吧。

隨手一拍新西伯利亞的晚霞,無后期,感覺天的盡頭就在那不遠處。

心情就像一臺噴射機,就像是在籠子里待久了的鳥兒突然被放回歸大自然。喜悅,輕松以及對未知的期待,連凜冽空氣也都變成清甜的。

首站圣彼得堡,喜歡的不得了。

這是我第一天在街頭的

忸怩照。這也是我僅帶的一件冬衣。

真,開心的像個孩子。有種關起來很久剛剛釋放的錯覺。

圣彼得堡出名的??島,高圓圓同款~

圣彼得堡的宮殿很出名,幾天里走了不下3、5個宮殿,大體上是下圖這樣,很震撼的設計,能夠感受到那個奢靡時代留存的氣息。

領著我們游覽的是個在這邊留學的東北姑娘,聽著她口中的歷史故事,眼神片刻也不想從眼前精妙絕倫的建筑離開。一不留神就把她給丟了。

故事太多,唯有用照片保留片刻的永恒。

此行時間緊迫,沒有來得及提前做些功課。看著這些富麗堂皇的宮殿,只能詞窮式感嘆。不過,從中文導游那兒聽來的只言片語,也足夠我們消化到下一個景點hh。這樣是不對的,以后還是要多做點功課~

我和小伙伴更傾向于享受眼前景,眼前事,眼前人,歷史故事不會跑,我會跑。

告別導游,我倆自行撒歡兒去了。

操著磕磕巴巴的英文和現學來的俄文,手舞足蹈地和這個城市say Hi ~

在教堂和宮殿之間穿梭,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切換。路遇喀山教堂的禮拜,反思一秒,我們的信仰是什么?

沉默片刻,我和小伙伴默契地選擇尊重這群有信仰的人們,靜靜得觀察,然后悄悄得溜走。

聽說這座教堂里供奉著俄羅斯最靈驗的喀山圣母像,喀山圣母像在歷史上曾多次顯靈,室內矗立的94根科尼斯式長柱也是其作為俄式教堂的標志。

穿過喀山教堂,跟著同行小姐姐的腳步發現了這座百年書店。書店坐落在街角,以其獨特的色調在周邊的建筑中顯得格外突出。

進店前的路口,我留下了眼里的風景。

上一秒還在車水馬龍喧囂里,下一秒已經來到別致精巧的寶藏宮殿,驚嘆這座始于1902年跨越世紀的建筑,竟保存如此完好的現代派風格。

小小的我,在大大的書店。

在東西走向的涅瓦街上奔跑,向著粉紅色夕陽,咔嚓,滿眼都是風景。

相比國內大片大片的灰白,我太喜歡這里的糖果色建筑,以及他們的動情演繹。

這色調,我愛了。

宮殿是圣彼得堡的特色之一,我們主要拜訪了冬宮、夏宮、葉卡捷林娜宮、普希金凱瑟琳宮。

相比較這些富麗堂皇的宮殿,我更鐘愛的是他們的附屬花園,以普希金凱瑟琳宮花園為最。

在凱瑟琳宮門口的湖邊喂鴿子,手里的面包本來是給自己準備的,忍不住給了這些小可憐,于是就有了這張“人與自然”。

同行的叔叔阿姨后來告訴我們,他們無意間走到湖的那頭,用他們的原話說:“那里太美了,你們真該去走走,用跑的也行,太美了,隨手都是攝影師大片,我們倆顧著看景,差點忘了時間。”

我看著他倆手舞足蹈表達著對景色的驚嘆以及對我們錯失美景的同情和惋惜,我心想,等我到了這個年紀,我也要像他們這樣,具體是哪樣,不知道hh。

我知道,圣彼得堡,我還會再來的。

旅途中有一項是涅瓦河游船,朋友吐槽說,在圣彼得堡涅瓦河坐游輪,不就等于在外灘坐游輪嘛。我們果真是“游人”。

魚子醬+伏特加,還有大大的同款風景,絕配!

是我在涅瓦河游輪上的擺拍留影沒錯了。

船上的帥小哥邀請我跳舞,我不好意思的拒絕了。

后面來了個老年旅行團,看著融入其中的大爺大媽們,我只嘆:下沒有十幾歲的小年輕會玩就算了,上還不如七八十的爺爺奶奶放得開,真的是白活了。

朋友和帥哥哥舞蹈中,對面旅行團的爺爺奶奶手舞足蹈,看這和諧的畫面~

看著這些熱情忘我的爺爺奶奶,一口伏特加,我不禁熱淚盈眶,不知道是辣到了,還是觸景生情:那是我期望的年紀的狀態,并且預感到了自己加入廣場舞的可能。

改變的是年紀,不變的是心態,我自愧不如。

順便說一句,中國的大爺大媽們,真的無時無刻,無處不在!

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站是冬宮。和導游打了招呼,自己逛逛。

沒想到,冬宮竟是此行最愛。

北京時間23:30,隔著5個小時的時差,我竟然在冬宮廣場上發呆了1個小時。

在沒有人認識的廣場上,圍觀野生樂隊忘情演奏,和同行叔叔打賭玩笑。

你們猜,最后那個跳舞的和他們是不是一伙兒的~

我揣著手在廣場看情侶們嬉笑打鬧,看大爺大媽們各種姿勢擺拍,看外國一家三口飯后散步......

那一刻我的內心唯一的想法就是:這感覺太棒了,這個廣場太適合擁吻了。

鬼知道我為什么會有這個念頭???♀?。

這種久違的內心的釋然和寧靜,我至今還是非常想念,或許那就是我想要的旅行的意義。

告別圣彼得堡,火車前往莫斯科。國外的火車和國內真的不能比,鐵皮車廂,哐當哐當,駛向遠方。

莫斯科的街頭,撲面而來的是凜冽感。

對于莫斯科,不需要抱有太多期待,本就不是一個旅游城市。

紅色圣地,更適合有情結的一群人。

我們只沉心感受它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受就好。

和幾個小伙伴裹著棉襖哆嗦著走在街頭,互相打趣說:花錢找罪受,好好上海的秋高氣爽不要,來這里受凍!

嘻嘻哈哈中,轉頭又為眼前的景歡呼。

好久好久,沒有靜下心觀察一個城市,我已經忘了上海的下午4點是什么樣。

莫斯科地標建筑圣瓦西里大教堂,童話般的洋蔥頭教堂。

到莫斯科的時候,正值國慶節當天,我在紅場留下了這張照片。

我身上的這件衛衣,有認識的嗎?

我穿著這件印著阿里Slogan的衣服在紅場晃蕩,突然有人從背后拍肩膀說能不能幫忙拍個照。

我轉身,對方看到我衣服上的字笑了,轉頭和她的小伙伴眼神示意,然后朝我說:“自己人呀”。我下意識的笑笑,沒有否認,還有點自豪哈哈哈哈哈。

雖然我不是阿里的員工,但自豪阿里的員工遍天下hh。給他們拍照的時候,我們都笑得很開心,一直聽到他們感嘆:世界太小了,這里都能遇到。

克里姆林宮很無聊,只是個建筑群,是俄羅斯大人物辦公的地方。

唯一的期待就是有機會偶遇他?

莫斯科的導游是個北京小哥,莫斯科大學的高材生,幫我跑前跑后買藥,同行大叔一直夸:這個小哥真不錯,我要有女兒就介紹給他。哈哈哈哈哈,當代年輕人的煩惱。

關于這趟旅行的人,我想寫在最后。

我太享受旅行時候從0到1結識新朋友的感覺了。

這是我們六個人在莫斯科的一餐。在圣彼得堡,在新西伯利亞,我們在每一個城市都要把酒言歡。

圖上是莫斯科的10點,是北京時間的凌晨3點。可惜了這頓俄餐,重感冒的我只吃出了咸味。

他們安慰我說不好吃,不知道真假的???♀?。

一群陌生人,因為一場旅行聚在一起。

叔叔阿姨真是理想中四五十歲想有的模樣,太喜歡他們了。

飯桌上,我們聊每個人的故事,聊文化,聊社會現狀。

上到七、八十年代,下到遙遠的未來,切換不同身份角度,把所有能說的不能說的傾囊而出。

最刺激的怕是叔叔給我們講ZZ了,講他那個年代的所見所感,肆無忌憚的那種哈哈哈哈哈哈。

每個人都有講不完的故事,每個人都帶著光。

故事和酒下肚,酒不醉人,人自醉。

我喜歡旅行,這是一個很空的表達。

旅行中的人和故事是才真正吸引我的。

時常陶醉其中,故事豐富著我的感官和情感世界,我也因而成為更豐富的人。

真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