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的味道

人生進退是常事,關鍵在一個“熬”字。火候到了,滋味自然就有了。有人說人生如粥,有人說人生如藥,也有人說人生如湯。可無論是哪種滋味,這滋味都必然是在悠悠歲月中熬出來的。

莫言說,回老家與侄子們交談,他們竟然不 明白“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含義,因為他們從沒有彎腰割過麥子。劉震云說,他姥姥割麥比別人快,訣竅就是彎下腰不直起來,直腰次數(shù)越多腰越疼。這正是“干活原本無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態(tài)度千萬種,一個熬字萬事銷”。

這個“熬”字很傳神。人生馬拉松,很多要靠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工作多是重復,熬才能出頭。對于自己的事情不輕易放棄,不隨便離開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熬得住,才有柳暗花明。

熬,表面上是一種考驗,實際上是一種升華,就像林語堂所說:“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zhì)的精髓。”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不會一馬平川,在熬的過程中嘗盡各種滋味,待到峰回路轉(zhuǎn)的那一天,肯經(jīng)受這場修行的人,就會收獲超乎常人的堅毅品格。

縱觀歷史,姜太公熬得住,終于等到了周文王;越王勾踐熬得住,終于成為一代霸主;司馬遷熬得住,終于完成了曠世《史記》……西漢名臣韓安國曾經(jīng)歷漫長的牢獄之災,飽受獄卒欺凌,就這樣熬著磨練性子。等官復原職的那天,終于憑借脫胎換骨的外柔內(nèi)剛性情,步步為營,最終穩(wěn)居高位,得以善終。

倪萍寫的《姥姥語錄》中有一句話:“人命不是撂下,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人生中的幸與不幸其實沒有一定,慢慢來,熬過去。熬過疾風暴雨,人就變得堅強;熬過痛苦失敗,才能明白成功之理。在我們身邊,總會有一些能捺住性子去熬、不肯輕易言棄的人。他們從骨子里,就不肯任憑環(huán)境左右自己的人生。熬得久了,心性磨練得堅韌了,他們就算在百折千磨中,也能成為可以被打倒,卻絕不會被擊垮的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遇到的都不會是一馬平川,在“熬”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嘗遍各種各樣的味道,咸味兒的眼淚,甜味兒的幸福,酸味兒的記憶,苦味兒的失敗……但是,只要我們慢慢地“熬”,耐心地過,永遠保持美好的希望和憧憬,過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會擁有人生里最為珍貴的歷程。

“熬”的過程其實就是人生多姿多彩的歷程。結果固然重要——但,“人,最后總是要離開紅塵的”——這,就是結果!因此我們不能就坐著,躺著,鬧著,等著離開,所以說人生的意義重在于“熬”,在艱辛的日子里“熬”下去,走下去,充分享受“熬”,在這“酸甜苦辣咸”中繽紛每一個精彩的過程,每“熬”出一步,都是苦樂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回憶里最美麗的畫面。

人的一生不足百年,不“熬”出點東西來就不叫無悔人生,抱怨是無謂的,嫉妒是痛苦的“熬”才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最值得回味的莫過于享受“熬”的過程,“熬”中自有黃金屋,“熬”中自有顔如玉,“熬”到功自成!

“熬”,關鍵在于自己的心理調(diào)適!世上最好的美湯,都是“熬”出來的。就像茶是泡出來的,豆腐是磨出來的,功夫是練出來的一樣。

人生也是“熬”出的,“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