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剁手了嗎?
昨晚,是幾億人的不眠夜,有多少人一邊購買各種昂貴的養生助眠的補品、按摩器和面膜,一邊卻在熬著最長的夜。
大家是否聽過:超過晚上10點不睡覺是不要臉,超過12點不睡覺是不要命。
今年雙11又逢周末,昨晚不知有多少剁了無數次手的小伙伴,直到雙眼通紅,眼皮打架才不情愿的放下手機暈暈睡去。
早些年,我只知道11月11日是“光棍節”,而今天說起雙11,“剁手節”雖然有點簡單粗暴,但更貼合億萬網名的心聲。
每次節日打折,你是否會買回一大堆東西,卻遲遲不用;甚至有些花了大價錢買回來的衣褲鞋,明明不合適卻會強忍著穿。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書柜里還有好多書都沒讀呢,都是看到商家打折,貪便宜買回來的。
為什么我們會購而不用和忍痛將就?
一是如今的商家銷售手段直抵我們人心的弱點,各種廣告和折扣力度會讓你出現不買就特虧,買了就特賺的錯覺。于是,一股腦就會買很多,哪怕有可能白買了。二是我們在心里有個預期,之所以再不合適也用,則是因為我們覺得如果穿不回價錢,就虧了,絕大部分人都舍不得這沉沒成本,厭惡損失是人的天性。
今年天貓又玩出了新花樣,除了打折,預付定金的話,到11月11日,定金可升值。比如你預付了50元定金,到雙11付尾款時,50元可抵扣100元。那么多讓人著魔的手段,該如何才能不剁手?
1、我們買東西的理由不能是因為它便宜,一定是需要。現在的商品都有兩個價格,一個是原價,一個是折后價。假設你看不到原價,你會購買這個商品嗎,相信很多人連點開都不會。
2、不要隨意點開商家贈送的紅包或優惠券。很多不理智的消費者為了達到紅包和優惠卷的使用門檻會去湊單,額外買一些自己根本就不需要的商品。
3、理智消費,看淡沉沒成本。如果手快的小伙伴提前預付了定金,購買時真的要三思,這件商品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嗎?如你醒悟過來,發現這件商品似乎可有可無,請你一定不要購買,比起幾百塊,這五十元的定金其實不算什么。
如今想好好買件自己真心需要的東西,確實不容易。商家不僅有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營銷手段,還可利用大數據識別我們的購物需求,反向推薦各種我們可能需要的商品,要想做到理智消費真的很難。我自己也不能完全幸免,不過經歷多了也總結了一些做法。
我一般會將當下暫時用不到但很心動的商品先放入購物車,過段時間再看,如果還是喜愛依舊,就會下單,我不會去計較商家的折扣,有當然好,但沒有折扣也無所謂。這讓我省了不少錢。
其實親身經驗告訴我,沒錢更理智(微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