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自己的靈魂和身體已經分離了。
連著在電腦前廢寢忘食地坐了一周,昨晚一點才睡。早上,我似乎做了一個手機開機的動作,但是清醒時發現,自己其實還在瞇覺……
就像怪志小說里,人還在床上躺著,魂魄卻不知去哪里游蕩了一圈兒。
其實很多任務在九月份就被安排下來了,腦子里有個聲音說,這次要提前噢,要好好準備哦!可是,整個十一長假過去了,沒動,又一周過去了,還沒動。然后,自己覺得也太不像話了,我得馬上開始著手做,卻發現,效率太低,再然后,就被催促著。師姐說,文獻翻譯這個月底必須要交了!圈媽說,讀書會帶讀稿周日前可以發給我嗎?再想想下周即將開始的團體輔導……時間緊迫的時候,腦袋好難得轉動,我終于轉到了拖延怪圈的最后一步:我這個人有毛病,我有毛病啊~
為什么嘴上說著不要不要拖延,身體卻還在拖延呢?
額,正好在看《拖延心理學》拖延VS大腦這部分,就從生物因素來個角度來思考吧~
作者說,“你今天做的事,無論好壞,都會影響你大腦明天的結構和功能。”我們做的事件,激發大腦神經元,然后相關的神經元之間相互被點亮,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條星光大道,額~一條神經通路。重復行為,讓這條“精神上的軌道”越來越難以消除。
大腦作為一個動力系統,具有打破舊的神經聯系,建立新聯系的“神經可塑性”,這可真是個好消息!這樣,意味著,我有希望從拖延這條歧途上脫困了,雖然并不容易!因為它除了激發人新的行為,也在強化舊的頑固行為——“可塑性悖論”。
我在想,建立一個新習慣容易呢?還是抹除一個舊習慣容易?或許打通一條營救的道路更為可行吧!不知道這條營救之路需要多久,20天?或許,需要更久,1000天……
另外,作者說,拖延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也有怎樣看待自己的掙扎。或許“拖延逃避的不是任務本身,而是任務帶來的感受呢?”
還真是如此,情緒帶來的感受如此強烈,我的理智還是沒hold住身體這匹發狂的野馬。
拿我健身減肥這件事來說吧,我已經從興致勃勃到無臉以對了,想我那條拖延神經通路可能已經處于全面戒嚴的狀態了。
五月份時候列計劃,目標三個月20斤,加入keep小組打卡,還專門花了千把塊錢辦健身卡去游泳。當時還在盆友圈下決心說,三個月后曬對比照!后來,三個月過了,我比之前還胖了些,這臉打的啪啪疼……
難道我不想瘦嗎?成為瘦子多好啊,人看起來精干多了,衣服穿身上也好看,關鍵是,和別人合影的時候不用再躲在最后面啊!
然而,做keep訓練的時候,我沒堅持下來。我似乎在逃避那種動作多變帶來的負擔,一會兒平板支撐,一會兒dead bug,一會兒臀橋,還分靜態……一個動作還沒應付下來,下一個動作開始了,一套下來,總擔心動作不標準會帶來傷害。或許,我需要一種一次只做一組動作的訓練……
辦了健身卡初期還是很明顯的,游泳+節食,一個星期瘦了七斤。然而,似乎太快了,身體提出抗議,休息了一周,又長回來了。再然后,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寫下這段文字之前,我還在想,多么好的勢頭啊,如果堅持下去,肯定成效很明顯!但是在寫文字的時候,我突然開始明白,自己為什么沒能堅持下來了,我的身體給了一個信號,它怕我減肥太快出問題。我需要向自己的身體和解一下。
《拖延心理學》中有一個技巧是:利用你的身體減輕拖延。作者說,我們在拖延的時候,不論是通過奔波忙碌來逃避一些事情,還是蜷縮成一個土豆,我們實際上失去了跟我們最基礎的自我(我們的生物層面)的接觸。如果花時間和自己的身體對對話,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或許不會一夜之間治好拖延,但可以讓你的身體和心靈更有平衡感,更穩定輕松。
這么說來,吃飽飯才有力氣減肥,好像挺有道理的。哈哈!
其實,突然明白,關于減肥這項長期任務,又不能看到即時反饋,能堅持下來實在不容易。怎樣讓你的身體不被你宏偉的減肥目標嚇到?讓你也少一些“寡人養了一群廢物”的心涼呢?
利用身體減輕拖延。動起來:用運動啟動你的狀態;慢下來:用正念對環境對自己不帶判斷地保持有意識的覺察。
對自己身體好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