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印象

當斟酌許久終于落筆題目這四個字的時候,才連自己都覺得有點像一篇游記標題,大概,對一個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來說,專門寫一篇文章來品評自己的故鄉,實在是一件有些奇怪甚至不好意思的事情。

曾經也看過一些類似的寫武漢的文章,著名一點的要數我院易老的那篇《可愛的武漢人》。六歲就隨父到武漢生活的他,按理說足夠親近武漢了,但是其文讀起來,還是有一種外鄉人觀察本地人的味道——比如籠統地給武漢人貼上“直爽率真、愛憎分明、極重友情、開放包容”的標簽。盡管情真意切,武漢人自己讀起來,仍有說不清的隔閡感。所以我自己也想寫寫武漢,以一個本地人的視角。

契機是如此而來的:大學兩個玩得較好的湖南閨蜜說好暑假要來武漢找我玩,我也就擔上了“地陪導游”一職。說起來其實慚愧,以前生活了那么久不以為然,非要有個外鄉人的刺激,才會引得我此番如此嘔心瀝血地發掘自己家鄉的美與獨特。她們來之前,我開始狂補功課——武漢哪里比較經典著名,哪里好玩,哪里的熱干面最正宗......諸如此類,仿若一個即將遠行的旅者在查閱當地攻略。也并非是不知道武漢哪里最吸引人、或是這十幾年未曾玩樂過,而是一些事情成為了慣性,不會特地去總結歸類。比如家在漢口的我們,每次聚會就會江漢路、武廣中山公園,每一家店在街上哪個位置都熟稔于心;江灘是一個一年四季都有看頭的地方,春節的盛大煙花、夏夜的璀璨夜景、深秋的蘆葦叢林、冬季的銀裝素裹;用腳丈量過的長江一橋,伴著涼習習拂面的江風,夜景簡直美不勝收......

而非常奇怪的,在外人眼中巍峨著名的武漢標志建筑黃鶴樓,就像微博上說的“十個武漢人七個沒有上去過”一樣,從未在我的游玩目的地榜單上出現過。大學多次旅游的經歷告訴我,這是一個旅游文化與當地文化碰撞產生差異的普遍現象,即外地人看來最著名的事物建筑,在本地人看來往往稀松平常、毫無特殊之處可言。這就好比每天的過早是熱干面對你來說是日常,但對吃了一輩子米粉的近鄰湖南人來說,就是美味珍饈——黃鶴樓在武漢人的心里大概就是這樣的存在,不需要登臨,只需要知道它立在那江畔,遠久地望江水逝者如斯、江城日新月異,卻不變初心凝重地守護這座城。

說到熱干面,它無疑也是一個能代表武漢的美食。閨蜜說:“在外面聽得最多的就是大武漢的鴨脖和熱干面

,鴨脖你經常給我們帶,所以這次去武漢,其他什么都不吃也一定要嘗嘗正宗熱干面的味道!”其著名程度可見一斑。然而她口中的“正宗”一詞卻令我犯了難,因為它對武漢人來說就是隨處可見的一頓早餐,實在排名不出個正不正宗。同在武漢的好友也曾向我推薦過戶部巷一類的旅游必去美食街,我不置可否,只認為像戶部巷、吉慶街這樣的老街巷之所以能夠聞名,是因為上一代人對它們的創造與他們在街上的故事,幾十年過去,重修與翻新將這一種古老弄得人非物亦非。當然我并非說新修的戶部巷不美麗大方氣派,只是帶著第二個來的閨蜜千辛萬苦穿越長江走到所謂“正宗”的戶部巷之后,聽到叫賣人的外地口音,連懷念的心情也不再留有了。

令我好笑的是,第一個來的湖南妹子有些胖,飲食比較節制,我把她帶到學校附近的一個熱干面館后,她和我共同只點了一碗熱干面。答應了和她一起減肥的我自然不會介意這個,但看著她一筷子拎起一根熱干面條然后緩緩送到嘴邊的吃法,我驚呆在了原地。武漢人吃熱干面講究一個大口、趁熱,本地話講就是“直呵直呵”的,尤其在冬天,火急火燎趕去上學上班的路上,捧一碗熱氣騰騰的熱干面,三下五除二送進嘴里,芝麻醬留在嘴角、暖卻留在了心里,怎一個爽字了得!我向她講這些的時候,她一邊不以為然地笑笑,一邊繼續緩緩挑起一根面條。我想這大概就是湖北湖南人的區別之一,或者說是武漢與長沙人的區別。與一日千里、敢為人先的碼頭城市武漢不同,長沙守著矮矮的舊樓房,度著自在的慢生活,自然理解不了我們的吃面法。于是我接著向她介紹起拌面的環節,我說:自己把芝麻醬和面拌均勻再來下口絕對是武漢人深愛熱干面的理由之一,因為它是一種極大的樂趣。她一聽眼神亮了起來,我便繼續道,通常下面的師傅只會輕舀一勺芝麻醬以及其他作料澆在燙好的面條上,拌的過程就全憑自助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手法熟練地各種翻騰攪拌它又要確保醬汁不濺出碗外,若是慢了,面的汁水便蒸發殆盡更加不好攪拌。一邊解釋一邊我自己也有了一些感慨,武漢人對于“自食其力”這個詞的理解,從拌熱干面這個細節上,就能恰如其分的體現吧。閨蜜聽了望著眼前這份被我拌得均勻的熱干面,說:下次讓我試試吧!且不論她第二次吃面拌得好不好或者她呆了三天卻拉著我吃了四碗熱干面直接把我吃吐了的糗事,我已經知道,以后又多了一個人會和我一起吐槽廈大芙蓉餐廳三樓加了花生并且給你拌好的熱干面。

“吃喝”談得到此為止,同等要緊的便是“玩樂”。武漢玩樂的地方最近幾年略有變化:武昌的光谷、漢街成為年輕人的新寵,母校二中旁邊的新天地也是我每次回漢必去的地方,小資情調的曇華林則聚集了小清新或者偽文藝青年......錯過了目睹這幾年武漢的發展的機會的我,只能從駐漢的同學口中得知這些,于是挑選了光谷那邊的西班牙風情街和閨蜜一同逛。剛好那日晴空萬里,天藍得像噴過空氣清新劑,與異域風格的教堂屋頂構成絕妙的景致,這另我倆不禁心曠神怡,當然她的樂是為這美景、為這別樣的旅行,而我,則多了那樣一份自豪與欣慰。

不過,有自豪便相對的有尷尬,兩位同學都不約而同地跟我抱怨了武漢的交通,“堵車的時間簡直比游覽的時間還多呀”!同跟她們一起堵在公交車上呼吸著窗外汽車尾氣的我,本也有著和她們一樣的怒氣,卻一句話也說不出。這大概就是“自己怎么罵都可以、別人說一句都要拼命”的護短心情吧!不過仔細一想,暫時的”滿城挖、到處堵“為的還是將來長久的通達便捷與高速發展,便也就欣然一笑,頂多打電話的時候爆出一句粗口”個斑馬又堵在南湖這里像個鼻涕樣的動都動不了,再等哈!“

送她們倆走的時候,我都問了同樣的問題:對武漢印象怎么樣、還會來嗎?那個吃了四碗熱干面的胖妞一邊啃著周黑鴨一邊說,下次來要逛更多的地方,三天實在不能盡興!而另一個則說,要吃遍武漢啊,熱干面、糊湯粉、苕面窩、老鴨粉絲,以及還沒吃過的豆皮、湯包、油條豆腐佬......通通再來一碗!

若是有人如此問我,我大概會說:武漢印象,蓋古城新象,秉承碼頭文化精髓,開創中部崛起新路,一言以蔽之,在路上。

2014.9.8中秋 于武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出差武漢,這大好機會怎能不好好逛逛? 果然是大武漢呀!這通把我們走的,好家伙,半天愣走出兩萬多步去!噌地一下就霸占...
    我就叫秋男閱讀 389評論 4 3
  • 華燈已經初上,夜未能寐,提筆寫下第一次武漢印象。 前同事好多是武漢的,聽他們介紹武漢,開口都說“我大武漢”,好有封...
    隔壁村的教主閱讀 635評論 1 4
  • 選擇國慶出行大抵是不明智的,火車站里四處都是出行或回家的人,或行色匆匆或跟我一樣滿懷期待,只是在看到那些背著大包小...
    子諭閱讀 382評論 0 1
  • 丹陽吾悅廣場國慶之夜
    曲阿雙口鎮閱讀 218評論 0 0
  • 最悲傷的流浪 是腳步在行 心 卻找不到方向
    晏承林閱讀 207評論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