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莠子
小木耳從小就沒有剩飯的習慣,盛多少吃多少。去外面吃飯,要了一碗面條,實在吃不下了,她還惋惜地說:“媽媽,沒吃完的面條,人家給退錢嗎?”剩飯是不在小木耳的概念中的,節約不浪費是個好習慣,但是也容易造成為了吃完而吃多了。
小木耳原來用著一個不銹鋼的小碗,后來飯量增大以后,一碗粥一碗面就不夠吃了,我嫌老是幫她盛飯太麻煩,就給她換了個大碗。換了大碗以后,便是盛多半碗也比原來一碗要多一些,但是感官上,好似比原來少一些,不知不覺的再加一點兒,加一點兒,終于加成了一滿碗。如果盛不滿,小木耳就會感覺沒有吃飽。小木耳和大智都是這毛病,吃飯多少跟碗有很大關系,不論碗大,還是碗小。大多數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有這個毛病,必經胃不是透明的,吃八成飽還是七成飽,有時候感覺也不太準。
決定開始減肥以后,我準備給小木耳換個小碗,反正她總歸是要吃一碗而已。在超市的餐具區,我很是仔細的挑選了一翻,找到一只小巧可愛,花紋美麗,一看就讓人愛不釋手的小碗,當然比小木耳現在用的碗要小很一些。
我把小碗買回來之后,洗干凈放在餐桌上,假裝不經意的說:“小木耳,看媽媽新買的這個小碗,漂不漂亮亮。”
小木耳歡呼著接過去,翻來覆去看了半天,然后試探性的問:“這個小碗是給誰用的,給我用好不好?”
我考慮了一下,說,“本來是我自己打算要用,既然你喜歡,就給你用好了。”
不過,她也好像看出了我隱秘的目的似的,很擔心的說:“這么小的碗,一碗都吃不飽吧?”
為了打消她的顧慮,我做了個科學試驗,把滿滿尖尖的一小碗的水,倒進她原來用的大碗里,好像也能填滿十分之七八。她看了之后才放心,我也長舒一口氣。需知,誰盛飯盛那么滿呢?
但是,小木耳第一次用小碗吃飯,我真的就滿滿尖尖的盛了一碗,“咦!”小木耳奇怪的說,“好像也飽了呢。”我心里暗笑,盛飯也很有技術含量的,盛的虛一點兒,還是實一點兒,感覺不出來,去稱量的話,其實差著不少呢。慢慢的,就不盛的那么實了,但是小木耳也并沒有感覺到什么。
我計算了了一下,用小木耳原來的大碗盛一碗米飯和用小碗盛一碗,能差出七八十克,如果是米飯就差了出近一百千卡的熱量了。換成小碗吃飯,只是主食,一天三餐的熱量至少會減少二百千卡。二百多千卡的熱量,什么概念?差不多要散步一個小時,慢跑二十分鐘才可以消耗完。
換成小碗之后,適應了一段時間,加上運動和飲食習慣的問題,小木耳的飯量慢慢的變小了,瓷瓷實實的一碗米飯,吃下去都很勉強,于是,我就盛的虛一些。但是菜的量是不能少的,還是滿滿一小盤,保證她可以吃得飽。減肥期間,我給小木耳是分餐吃飯,她一個小盤盛菜,一個小碗盛飯,一個小碗盛湯,我用一個比她稍大一點兒的盤碗。這樣會方便控制食量,計算熱量,也可以避免她挑食。在一個大盤里吃菜的話,她必定會只揀喜歡的吃,由其是光撿肉吃,或者只吃主食,菜吃的很少,這樣,不僅我不知道她吃了點什么,她吃的慢慢騰騰,也不知道自己吃下去多少。分餐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好辦法。開始減肥后,分餐一段時間之后,我也換成了小碗小盤,發現一餐吃下去,少點飯,也會飽了,大碗和小碗差別并不大。
減脂這種事情,總是要收支平衡才可以。我覺得如同小時候常做的數學題,往一個蓄水池里注水,一個進水口,一個出水口,如果進水的速度和出水的速度一樣,那么池水深度不變;進水快出水慢,水就漲高了;進水慢而出水快,水就下降了。進食和消耗是進水口和出水口,脂肪就是蓄水量,在出水口不變的情況下,進水慢了,水面自然會下降。用小碗,就是解決進水的問題,由其是控制了主食的攝入,這是個值得試試的好辦法。當然,凡事都有度,太小了吃不飽也是不行的噢。